12月1日,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召開“邁向高質量·點亮全方位”獅山鎮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暨獅山鎮殘健共融就業體系發布會,正式發布殘健共融就業支持體系方案,啟動針對殘障人士、長者、困境未成年人等的四大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項目,政府、熱心企業、慈善機構、愛心人士共同撐起“殘健共融”的藍天,展現獅山溫情大愛的大鎮擔當,助力推進“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現場
四大體系 激發殘疾人就業內生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目前,具有獅山鎮戶籍的殘疾人約5300人,其中約1800人處于就業年齡段。
如何使他們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不斷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現場發布的《獅山鎮殘健共融就業支持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是實現上述目標、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
該方案顯示,獅山鎮將通過構建殘健共融就業能力和需求評估、企業支持、就業保障、社會支持四大體系,精準提供殘疾人就業服務。其中,首要的就是通過探索設計多維度、全方位的殘疾人就業能力和需求評估體系。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以村居為主要力量,“雙百”社工配合,建立殘疾人就業需求數據庫,然后按需“分層分類”,實現人崗匹配、精準就業。
社會支持體系,則通過建設殘障友好產業園區、成立“殘障友好公益聯盟”、開展殘健共融“創熟”活動等手段,進一步幫扶殘疾人就業,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獅山是產業大鎮,產業園區多,根據這一特色,獅山選取有意愿、有條件、有能力的產業園區建設成為示范點,鼓勵殘疾人以集體、團隊的方式參與企業就業,創新殘健共融在產業園區內的實踐模式。
授牌現場
經過前期的征集,部分熱心的產業園與單位愿意加入殘健共融就業的支持行列中,成為首批獅山鎮殘障友好產業園與友好單位。活動現場,南海區民政局局長陳的、獅山鎮鎮長梁覺聰分別為他們授牌。
“對于殘疾人來說,就業的意義更加特殊,不僅能讓他們安身立命,更能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獅山鎮副鎮長李明月表示,希望通過四大體系的建設,授人以漁、智志相扶,激發殘疾人就業內生動力,進一步保障殘疾人的就業權利,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讓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在逆境中追求進步,不斷迸發生命的光彩。
多方合力 為殘障人員創造機會實現價值
一直以來,獅山都不遺余力地推動殘障人士就業,除了通過康園中心職業培訓,建立愛心企業資源庫,開展支持性就業發展,還通過對接南海區殘疾人勞動服務中心,為社區殘障人士提供職業信息。如羅村社區康園中心通過助殘就業實踐基地,促進殘疾人“抱團就業”;聯和社區康園中心、小塘社區康園中心通過手工訂單等項目,為殘障人士創收;官窯社區康園中心大力發展農耕文化等系列舉措,做好殘疾群眾的“貼心人”。
活動現場
“這些手工花束很漂亮,多少錢?”“他們的手真巧,樂安花燈這么復雜的工藝品都能做出來,太棒了!”在活動現場,多個手工創意品、非遺文化產品展示攤位吸引了很多人圍觀了解,聽到大家的稱贊,羅村社區康園中心的學員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事實上,除了康園中心等機構,獅山鎮還鼓勵企業為殘障人士參與社會就業作出新嘗試。但殘健共融就業,獅山鎮還在起步階段,創造包容的職場環境,推動就業平等意識的培訓工作,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是殘健共融就業的難點。為此,本次活動獅山鎮邀請了江蘇太倉的中德融創工場總經理賈影為企業分享經驗。據介紹,該企業一直在幫助心智障礙人群提供就業機會,從單一到多元,打造基礎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全鏈條的殘疾人培訓平臺,近年還通過利用高精度的虛實同步技術實現生產場景,同時培訓5到6位殘疾人,幫助他們學習新的工藝、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流程,有效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產效率。
這些經驗,為獅山鎮企業促進殘健共融就業提供了參考,今后都將成為獅山鎮殘健共融的生動注腳。未來,在獅山鎮委、鎮政府、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獅山鎮的殘健共融環境會越來越好,為殘疾人創造更多的機會,幫助殘疾人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以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四大項目 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殘健共融就業支持體系是獅山鎮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四大項目之一,發布會上還進行了“繁星計劃”項目的啟動、仁德商家簽約、獅山鎮養老服務“雙中心”揭牌。
四大服務項目涵蓋殘障人士、長者、困境未成年人等群體,打造全方位的“硬核”服務。華南師范大學老師陳香君對“繁星計劃”進行點評,指出傳統的低保政策是政府發放低保金,保障低保家庭生活的最基本水平,“繁星計劃”則形成一個體系,增加了服務,以“物質+服務”的方式進行救助,同時協助他們融入社會,這是務實社會服務、社會工作的一種創新。
“無論是殘健共融,還是政企共融、政社共融,都是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舉措,而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就是讓每個人都實現價值、創造價值。”陳的表示,殘健共融未來很堅定的一個方向就是由輔助到支持、由給予到參與、由收益到收獲,現階段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只是單純的扶貧助困,而是通過支持,通過打造一個個適合的就業場景,讓他們參與,一起創造價值,這才是高質量發展的追求。
“我支持殘健共融,我參與殘健共融,我呼吁殘健共融。”現場,全場參與人員一起喊出口號,這是獅山各界為殘健共融全力以赴的責任與擔當。
新聞鏈接:四大公共服務項目
1.獅山鎮殘健共融就業支持體系
獅山鎮將打造全域發展殘健共融就業支持體系,包括殘障人士就業評估機制、殘障就業企業支持服務、殘障就業社會創新聯盟、殘障友好產業園區建設示范點等創新內容,同時營造殘疾人就業的友好環境、氛圍,建立殘健融合就業社會支持體系、企業支持和保障體系。
2.繁星計劃
“繁星計劃”,是關于對低保家庭和臨界低保家庭未成年人子女、孤兒、事實無人撫養等困境兒童的幫助計劃。該公益項目由南海區民政局指導,以南海區慈善會為平臺,眾多熱心公益的企業、設計師、藝術家等各類團體、個人出資出力為項目提供支持,每募集滿10萬元就招聘1名社工支持100名困境兒童。
3.獅山鎮仁德商家
“仁德商家”是獅山鎮探索長者就餐服務的模式之一,以政企合作模式建設,通過社區發動轄內餐飲業商家合作,為廣大60歲以上長者及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推出優惠就餐服務,對于這些熱心公益、關懷長者及弱勢群體、參與到這個優惠就餐服務的餐飲業商家則稱為“仁德商家”。
4.獅山鎮養老服務“雙中心”
把松崗敬老院和暢享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成為獅山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官窯敬老院建立醫養結合中心。在提升原來機構全托服務的基礎上,拓展短托、日托、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長者飯堂、安寧療護、老年大學、輔具租賃等功能,增加綜合性、多功能、普惠性優質養老服務供給,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居家醫養服務圈”,向周邊社區、家庭、個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