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三屆大灣區殘障事業協同發展交流會在深圳大學粵海校區舉辦。會上,東莞市殘聯和香港扶康會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推動香港和內地殘障事業的協同與合作。
本次交流會以殘障服務創新路徑與策略為核心議題,共有近80家機構、300余人參加,其中包括18家香港殘障服務機構與4家來自澳門的有關機構。
開幕式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程凱在致辭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三地在殘疾人事業領域交流不斷深化。未來要進一步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形成多層次合作格局,促進殘疾人事業與大灣區建設融合發展。
今年是交流會連續第三次在深圳大學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殘障研究機構,為粵港澳大灣區殘障事業協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成立4年來,中心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獲得了包括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在內的16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參與起草了5項國家、省、市有關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
“當代社會,殘疾現象、殘疾人問題和殘疾人事業既重要、又復雜。”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會長關信平認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需要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內地與港澳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者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廣東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學軍指出,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5年由粵港澳共同承辦,這是深入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國殘特奧會第一次走進香港、澳門。“社會各界應以舉辦殘特奧會為契機,在更高起點、更大格局上促進內地與港澳在殘疾人事業、文化體育事業、城市治理能力、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深入交流。”陳學軍表示。
在主旨發言環節,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陳海龍分享了推進大灣區殘障事業協同發展的實踐;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簡稱“平機會”)高級主任駱詠藍和黎嘉雯對平機會處理殘疾歧視投訴及調停的程序進行詳細介紹;澳門特殊奧運會理事長施達明介紹了澳門特殊奧運會的組織網絡,以及如何通過社會企業和社會服務處增進對殘疾人的支援服務;啟創社會服務總監、香港太平紳士、原中山大學教授羅觀翠基于啟創在大灣區廣州、佛山和中山等地的實踐案例,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殘障兒童服務的創新經驗和建議。
深圳大學相關研究中心(基地)執行主任周林剛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第一輪500家殘障服務機構的調研數據為基礎,對殘障社會組織創新發展路徑進行探討,指出殘障社會組織的創新發展,既離不開自身內在要素,更離不開黨委、政府、殘聯、企業等多元化的賦能生態系統,并提出了殘障社會組織的五大創新路徑,包括理念創新與目標轉型,制度機制創新,資源賦能機制的創新、服務模式創新以及技術驅動的創新。
本屆交流會為期兩天,共設置了七場平行分論壇,圍繞使用者參與視角下的康復服務,學前融合教育,科技助殘與輔具產業發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及評價體系構建,殘障人士的職業康復、就業和創業,成年障礙者的居家、托養和社區支持,以及就業培訓如何賦能殘疾人發展等多項重要提議開展建設性的研討對話。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殘障社會組織代表、學者、和粵九市殘聯的代表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合作經驗、機遇和挑戰,城市無障礙指數研發,特殊目的慈善信托設置等議題展開了三場閉門研討會。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