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眸過去這5年,我省殘疾人事業發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廣東“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不斷推動更多殘疾人融入創業浪潮;“南粵扶殘助學”工程累計發放助學金3653萬元;122.5萬有康復需求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累計投入約1.7億元用于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造福4萬多個殘疾人家庭;為超過80.7萬人辦理殘疾人證;全省建檔立卡26.68萬貧困殘疾人符合脫貧條件,脫貧率為100%!
5年來,主動擔當、敢為人先、不斷奮進的廣東,在殘疾人事業發展新時代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12月22-23日,第二屆粵港澳融合教育論壇在廣東順利舉行,來自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等50余位主講人,圍繞“區域融合教育的推進及支持策略”展開思想探討與觀點交鋒,線上線下超過2.43萬名聽眾參與其中。近年來,我省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的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推進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資源教師建設,健全和完善融合教育的條件保障體系,開展融合教育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圖為第二屆粵港澳融合教育論壇現場
融合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正是我省殘疾人教育事業的新新成果之一。“十三五”以來,我省殘疾人教育工作扎實推進,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權益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一、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
我省每年下達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生公用經費和課本費補助資金超2億元,全面實施從義務教育到高中階段殘疾學生12年免費教育,部分市縣實現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同時,積極開展常態化核實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在校殘疾學生已達52869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安置率達98%;全面實施中國殘聯彩票公益金學前教育助學項目,2016-2020年,全省共有6108名殘疾兒童獲得福彩金等資助。
二、特殊教育基礎能力不斷加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許多學生無法正常上課。針對實際情況,我省積極迅速應對,各地殘聯逐一摸清轄區內殘疾學生(含0-6歲參加康復訓練兒童)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在線學習情況,積極協調教育機構(康復機構)解決線上教學難點問題。而對于殘疾兒童家庭來說,停課停學影響更大:一旦錯過了持續的康復訓練,就很難達到最佳恢復效果。對此,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在省殘聯等的指引下,紛紛行動起來。在省殘疾人康復中心,疫情期間,各康復部門每天都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開展線上示范教學、拍攝制作教學資源,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和指導,確保“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
圖為省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展線上康復訓練和指導
“十三五”期間,《廣東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等政策相繼出臺,同時設立新建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專項資金、特殊教育學校維護專項資金,成立廣東省特殊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建立廣東省特殊教育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目前,全省21個地級市、20個縣級市及30萬人口以上縣已全部獨立設置特殊學校,全省特殊教育學校達141所;全省建設資源中心31所,資源教室362個,為特殊教育學校提供指導和支持服務,為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提供幫扶。
三、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逐年提高
我省全面落實《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暫行)》,為殘疾人參加高考提供平等機會和合理便利,積極努力做好殘疾考生招生工作,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人數正逐年提高。2016-2020年,共有4379名殘疾考生參加高考,3459名考生被高等院校錄取,555名考生享受高考便利。同時,“南粵扶殘助學”工程已累計為3059名殘疾大學生發放助學金3653萬元。
2019年6月,在揭陽梅峰中學考點,20歲的全盲女孩楊曉婷成為我省首位使用盲文試卷的考生,歷時11.7個小時,她完成了一套共95頁的盲文試卷。考后,她興奮地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全盲后的第一條動態:“如愿了!”如今,在潮汕職業技術學院,她已經開啟了新生活。盲人上大學并非易事,潮汕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曉婷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日常幫扶和個性化培養兩份方案。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她“看見”了大學:在課前用電子讀屏軟件預習課程,課后由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用盲杖熟悉每一條路,在腦海中繪出校園地圖……“我們都是曉婷的‘眼睛’。”潮汕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齊廣武說。
2019年8月26日,曉婷收到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的兩張錄取通知書,其中一張為廣東首張盲文錄取通知書。
四、有序開展掃盲行動和手語盲文試點推廣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省印發了《廣東省“十三五”殘疾青年壯年文盲掃盲行動方案》,按照1000元/人的標準,安排專項經費936.6萬元用于支持欠發達地區開展文盲掃盲行動,截至目前,已累計掃盲人數16000余人。
積極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試點和培訓活動。2016-2020年,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培訓,累計培訓各類國家通用手語及國家通用盲文骨干人數達500余人。2020年,省殘聯、省教育廳、省語委聯合舉辦了以“尋找最美手語人”為主題的首屆廣東省國家通用手語技能大賽,吸引全省各地共172名聽障殘疾人、手語教師、殘聯工作人員和手語愛好者參賽,朱君翔便是其中之一。對于失去聽力的他而言,手語是一門重要的交流“語言”。在手指和臉部表情的比劃下,聲音不再消失在無聲的世界,而能“看得見”。在不斷的探索中,朱君翔開始結合舞蹈和無實物表演,學習肢體默劇藝術。他去過北京的南鑼鼓巷、重慶長嘉匯國際戲劇節、烏鎮戲劇節……一次次向公眾表演舞蹈戲劇,拿了不少新人獎。在他看來,情感的表達,并不因為身體缺陷而隔閡。去年,朱君翔正是結合自己的表演參與比賽,與手語相融合,傳遞更多的情感,并榮獲聽障組特等獎。
圖為朱君翔參加比賽現場
“十四五”時期,我省將繼續大力推進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全面提高辦學基礎能力,支持中等職業學校特教班等創新教育模式,加強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建設,提升隨班就讀質量與效果,建設完善專業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