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顧過去這5年,我省殘疾人事業發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廣東“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不斷推動更多殘疾人融入創業浪潮;“南粵扶殘助學”工程累計發放助學金3653萬元;122.5萬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累計投入約1.7億元用于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造福4萬多個殘疾人家庭;為超過80.7萬人辦理殘疾人證;全省建檔立卡26.68萬貧困殘疾人符合脫貧條件,脫貧率為100%!
5年來,主動擔當、敢為人先、不斷奮進的廣東,在殘疾人事業發展新時代中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十三五”期間,我省圍繞殘疾人扶貧工作,制定了《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助力殘疾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把殘疾人扶貧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扶貧工作大局加以推進。截至目前,我省建檔立卡22.58萬戶貧困殘疾人戶,26.68萬貧困殘疾人全部符合脫貧條件,脫貧率為100%。
一、建檔立卡,精準扶貧
河源市紫金縣古竹鎮雅色村,這個美麗的名字不僅蘊藏著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也暗含了一代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38歲的鐘仿明便是其中之一。失去了右小臂的他,在醫學大專畢業后,曾計劃在鎮上開一家診所,但是,“太難了,辦了幾年沒辦下來。”他坦言。他和妻子一邊種田一邊打零工,時常入不敷出。2016年,鐘仿明一家四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干部在了解到他對“養鴿”的興趣和想法后,主動送來品種優良的600對種鴿,還請來技術員開展技術培訓。2018年,鐘仿明家的年收入超過5萬元;2019年,他在村里率先脫貧。“我不能干重活,多虧政府的幫扶,脫貧致富,腰桿子也挺起來了。每當村干部上門回訪,我都和他們開玩笑,鴿子給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圖為鐘仿明在精心“伺候”鴿子。圖片來源:河源日報
2016年以來,省殘聯主動與扶貧部門數據共享、平臺對接,對貧困殘疾人精準識別,對疑似殘疾人逐一核實,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積極辦證。截至2020年底,各級殘聯、評殘機構通過入村入戶等方式,為符合條件的56585名疑似殘疾人辦理殘疾人證,幫助他們享受扶貧惠殘的政策紅利。
同時,針對實際情況,我省大力開展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不僅對殘疾貧困戶“輸血”,更著力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既幫助解決溫飽問題,還想方設法為大家探索更多因地制宜的好機會,不斷幫助提升殘疾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從真正意義上拔掉窮根,走上致富之路。2016年到2020年,我省向粵東西北地區下撥經費1772萬元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活動,已培訓6萬余殘疾人,為1.6萬人掃盲。
圖為粵桂扶貧協作江門市殘疾人中式面點師暨龍州“粵菜師傅”培訓班,龍州縣5名貧困殘疾人到鶴山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圖為清遠市殘疾人專場暨精準扶貧招聘會
同時,積極利用大數據平臺,精準配合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門落實好殘疾人“三保障、兩擴面”政策。截至目前,在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中,23.86萬殘疾人通過社會保障兜底脫貧,19.3萬名貧困殘疾人納入低保,60074戶農村殘疾人家庭危房完成改造,超過兩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獲得居家無障礙改造服務。
二、東西部扶貧,步伐堅實
“十三五”期間,我省積極制定《粵桂川黔滇殘疾人扶貧協作實施方案(2019-2020)>》《廣東省殘聯2020年東西部殘疾人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要點》等文件,明確了資金投入、干部和技術人員交流、殘疾人職業培訓、殘疾人轉移就業、殘疾人康復服務和社會組織幫扶等方面工作的內容細則,主動落實幫扶主體責任。2019-2020年,廣東省各級殘聯籌集投入資金約5000萬元,帶動幫扶桂川黔滇約15800名殘疾人實現脫貧。
江門市蓬江區榮盛實業有限公司是廣東省一級殘疾人就業基地,以生產摩托車零配件為主,現有的1600多名員工中,殘疾人約占一半。來自廣西崇左市天等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趙世毅在這里干了一年多,“公司給我們買齊社保,每個月到手有3000多塊錢。我們在發達地區打工掙錢,回到老家后,鄉親們都會圍上來問這問那,覺得我們很能干。”趙世毅說。僅2019年以來,江門市人社局、市殘聯等先后組織多家企業,到崇左市舉行了8場殘疾人就業現場招聘會,吸納了119名貧困殘疾人來到江門。
圖為榮盛實業有限公司工作間
東西部扶貧協作期間,我省共開展干部和技術人員交流、定崗實習約34批次,受扶地接受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約2100人,超過900名殘疾人在廣東實現轉移就業。去年,在疫情下我省創新幫扶機制,在“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專設“扶貧協作分賽區”幫助廣西等地殘疾人創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辦遠程電商培訓和項目孵化培訓班帶動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多方式助推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奔小康。廣東獅子會等也到受扶地積極組織開展對口幫扶活動超30批次。
圖為“扶貧協作分賽區”的選手進行路演
三、定點幫扶洋美村,手把手抓民生
省殘聯定點幫扶的汕尾市陸豐市甲東鎮洋美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290戶1628人。2016-2020年,省殘聯籌集各類資金782.38萬元,動員社會資金191.76萬元,幫扶貧困村建設。駐村工作隊圍繞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和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以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和鄉村振興為契機,積極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和教育扶貧,確保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政策。2019年,已經“30多歲”的洋美村舊市場終于被拆除,一座占地1300多平米,集水產海鮮、鮮肉家禽、蔬菜瓜果、糧油副食、熟食糕點、超市商鋪以及配套停車場的新型農貿市場拔地而起。全新的農貿市場,為洋美村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滿足了群眾日常生活需求,實現了帶動村民就業增收、規范村民農副產品銷售與管理等社會效益。
圖為洋美村新農貿市場(1)
圖為洋美村新農貿市場(2)
洋美小學運動場、黨員活動中心、光伏發電站……一批批鄉村基礎設施逐漸建設起來,洋美村改頭換面,“村”暖花開。2020年5月,洋美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9296元,290戶貧困戶全部實現“八有”目標,貧困村“十項指標”全部達標,圓滿順利完成貧困村和貧困戶退出工作。
圖為出海公路硬底化項目施工現場
未來,我省將繼續抓好扶貧開發,鞏固脫貧成效:一是利用產業帶動扶貧,采取“公司+農戶、小額信貸、農機合作社”等行之有效的扶貧模式,組織殘疾人發展庭院經濟、設施農業和家庭手工藝生產;二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專項實用技術培訓,優先選拔并培養符合條件且有能力的農村殘疾人;三是通過就業創業增收,積極開發符合殘疾人特點的就業崗位,有序安排農村殘疾人轉移就業;四是實施扶貧基地項目,發揮地方龍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生產經營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幫扶貧困殘疾人家庭就地就近發展生產經營項目;五是實施農村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為符合條件的貧困重度殘疾人開展集中照護服務或者居家服務、日間照料等社會化照護服務;六是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會救助制度,實現應保盡保,貧困和重度殘疾人、智力和精神殘疾人單獨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