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珠海市體育中心迎春花市熱鬧非凡。一個地處花市一角的攤位,讓許多逛花市的市民久久駐足。攤位主角是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的一群孩子,攤位上擺滿了他們自制的年花拼盤、手工作品。
這群孩子,作為社會群體的客觀存在,屬于“大齡殘障孤兒”。“大齡殘障孤兒”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說也許有些陌生。他們在福利中心長大,生理年齡已經成年,但因為有一定程度的心智、言語障礙,心理年齡保持在兒童時期。他們想要擁有一份工作,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位置,非常困難。而珠海市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中心恰恰用心用情,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珠海之路”,讓孩子們找到了自己的一片陽光。
早在2013年,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就為這些孩子們打造了職業培訓基地。但基地提供的培訓,很難應用到具體的工作場景。如何讓孩子們從福利中心的職業培訓基地走向社會?珠海市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中心一直在研究謀劃,如何破解這一社會難題。經過多次調研,2023年10月,福利中心和珠海市初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初選圓夢號”餐車投入運營。部分具備一定工作能力的孩子開始嘗試走出福利中心,參與到社會活動中。
“初選圓夢號”餐車的孩子們在迎春花市擁有了一個攤位。
“初選圓夢號”餐車開業至今,孩子們的事業從福利中心門口一輛餐車拓展到了珠海市迎春花市。福利中心的社工黃虹娟說,剛好過年,想讓孩子們嘗試去賣年花、開花檔,他們聽說后開心得不得了。
從一個想法到一輛餐車
朱正香,是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她陪著這些孩子們長大,孩子們也親切地稱她為“院長媽媽”。朱正香告訴記者,一些孩子在福利中心職業培訓基地接受訓練后,能夠勇敢地走向工作崗位,他們的適應社會之路卻困難重重。例如,理解能力與動手能力較好的民岸,無法進行流暢的口頭表達,只能依靠手語與人交流;熱情活潑的阿喬,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詞匯來表達意思。孩子們雖然各有所長,但難以獨立在社會上工作生活。
“我國有針對殘疾人的保護性就業政策,但企業有時候寧愿直接發工資給殘障人士,也不要他們去工作。這些孩子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可以承擔一些工作。我們不希望他們被憐憫、被俯視。”基于這樣的想法,朱正香萌生了與企業合作,為孩子們創造更真實的職業培訓場景的念頭。
珠海市初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2014年起就與福利中心的孩子們保持聯系。近十年間,每年的福利中心生日會,“初選”負責人王鈺博都會帶上生日蛋糕,來與孩子們一起慶祝生日。基于對孩子們共同的愛,朱正香的想法,得到了“初選”的支持。
從2023年3月份開始籌備,在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福利中心和企業合作摸索出一套培訓機制——企業向社工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再由社工根據孩子們的勞動能力、接受能力、心智水平等情況,為孩子們制訂培訓計劃。
職業技能培訓對這些孩子來說是一種考驗,對第一次接觸一項新技能的社工們來說,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福利中心社工賴婉琳說,自己初次參與技能培訓時很慌張,“生怕自己操作失誤,被孩子們看到后,會變成錯誤示范。”遇到困難時,阿喬常常會給賴婉琳一個擁抱。孩子們的鼓勵,撫平了她工作時的焦灼與壓力,“看到他們的進步,我會很有成就感。”
孩子們在餐車上工作。
經過職業技能訓練,一些具備基本勞動能力的孩子,可以在社工引導下勝任制作飲品、售賣點心的工作了。此外,“初選”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設備支持,專門設計制作了一輛風格溫馨的餐車——“初選圓夢號”餐車,作為孩子們的職業生涯“啟動基地”。2023年10月21日,“初選圓夢號”餐車在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臨街小院開業。
從一個共同愿望到擁有一份工作
2024年2月3日,正值南方小年,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的院子一角,蝴蝶蘭開得正盛,蝴蝶在花間穿梭飛舞。第一次見面,餐車上正在值班的阿喬向記者招手,口罩上方露出來的雙眼笑意盈盈。賴婉琳說,阿喬會熱情地向每位來到餐車的顧客打招呼。
賴婉琳向記者介紹,在客流較多的時候,孩子們的工作時間從上午七點半到下午六點半,分為三班。工作時,會有社工引導支持,以減少孩子們面對陌生顧客的不安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在與孩子們接觸中,記者發現他們極其珍視這份工作。
擁有一份工作,獲得尊重,不僅是每一個走向社會的人的愿望,也是這些孩子內心的共同愿望。在福利中心培訓基地,賴婉琳和她的同事們為孩子們準備了餐品制作流程圖,流程圖里面的照片是孩子們工作的實拍圖。阿妹指著圖中正在工作的自己,向記者介紹到:“阿妹。”她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但為自己能工作深感自豪。做完缽仔糕,與伙伴們一起收好工具,阿妹獨自一人一遍遍地擦拭工作臺。朱正香告訴記者,孩子們工作非常認真,他們的世界里沒有偷懶的概念。
讓福利中心的大齡殘障孤兒參與社會活動,獲得可實踐、可持續的職業培訓,也是珠海市政府部門、愛心企業,以及眾多關心福利中心孩子們的愛心人士的共同愿望。新春花市攤位上,來自珠海市容閎學校的小志愿者們忙著招攬顧客。讀高二的志愿者小米來自陜西,寒假期間來廣東表弟家過年。他得知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就主動要求與表弟一起來到花市,一大早就忙著幫孩子們布置攤位。“初選圓夢號”餐車開業時,有市民自發帶著樂器來到福利中心,舉辦了小型音樂會,他們希望能用音樂的感染力為餐車帶來更多客流。
孩子們在社工引導下與顧客交流。
項目成立之初,“初選”曾提出以捐贈的方式向孩子們提供支持。“但我們沒有接受,只有經過市場檢驗后,是可持續的項目,對孩子們的職業發展才有意義。”珠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高宏偉說。他介紹,在“初選圓夢號”餐車項目的基礎上,福利中心還希望嘗試與特殊教育學校合作,建立殘障兒童職業培訓實踐基地。
“餐車開業到現在只有三個多月,這個嘗試的過程就像一次徒步旅行。雖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很多人在和我們并肩前進。”朱正香介紹,有珠海市民聽說“初選圓夢號”餐車開業,特地開半個小時車來“打卡”;新年前后,一些企業選擇定制孩子們制作的手工裝飾品、盆栽等作為布置團建場地的物料。“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著孩子們的夢想。”
讓陽光照進每個人的生活
據報道,中國共有8502萬殘障者。《2022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為905.5萬人。數量龐大的殘障人士生活在未被看見的地方,橫亙在他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很大程度緣于對殘障人士就業能力開發的不足。
國家政策給予了殘障人士就業大量的外部扶持,但是殘障人士的就業培訓仍然是有待發展的領域。“初選圓夢號”餐車的實踐,讓陽光照進了孩子們的生活。
社工陪孩子們過生日。
龍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珠海市體育中心迎春花市的生意更加繁忙起來。民岸把一盆寓意著幸福美滿的蝴蝶蘭遞給顧客。他認真地對著鏡頭,用手語說:“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生日會上,阿喬笑瞇瞇地向記者招手,邀請記者一起分享蛋糕。這些將一直活在童年的孩子們,不僅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光,還以他們最純真的方式,把陽光播撒向每一個人。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