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被稱為“喜憨兒”。雖然在智力上有些許的欠缺,但他們卻同樣擁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深圳,就有這樣一群“喜憨兒”在洗車行找到了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
了不起的“喜憨兒”
視頻當中的主人公,叫李紀政,是一位“唐寶寶”。每天早上,從家到洗車中心,他需要先坐公交車再換乘地鐵,大概四十分鐘的車程,最后還要步行大約一公里,李紀政對這條路線已經相當熟悉了。 臨近春節,洗車中心的工作越發忙碌,李紀政和他的小伙伴們全都干勁十足。他們分工明確、高效協作,有人負責接待,有人負責噴水,有人負責打泡沫,短短一上午他們就洗了20多輛車。讓人驚訝的是,他們不僅在洗車上全神貫注、細心全面,而且知識面頗廣,對每一臺車的品牌、型號如數家珍,還會跟記者分享“這個系列已經停產了!”交流中,來了一臺港牌車,負責接待的“喜憨兒”大聲和小伙伴說“這是阿爾法”,還和我們分享了他掌握的多種語言版“你好”,有粵語、泰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雖然上天給他們關了一扇門,但同時也開了一扇窗,他們活得簡單、快樂,同時在洗車中心里,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價值和自信。 洗車中心的由來 洗車中心的創始人,名叫曹軍。他的兒子在七個月時就被確診為發育遲緩,醫生告訴他孩子即便長大,智商也可能會停留在七歲孩童階段。他擔憂如果日后他和妻子都不在了,缺乏自理能力的兒子無法生存。于是他下定決心要讓兒子學會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 在曹軍看來,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泡沫、玩水,加之洗車中心的工作也沒有什么高技術含量,因此洗車應該是最適合的工作。就這樣,2015年8月,曹軍聯合9位“喜憨兒”家長,在各級殘聯的支持和深圳市福田區及街道的共同幫助下,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喜憨兒洗車中心”。 希望和愛心無限傳遞 如今,靠著“喜憨兒”的認真和努力,洗車中心獲得了很多回頭客,還有不少人慕名前來。這些長不大的“孩子”不僅實現了生活自理,還靠著自己的勞動力賺錢養家,在工作中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在洗車中心里,有一塊電子牌,顯示著“100328”,這是由“喜憨兒”共同創造的成績。八年的時間,他們洗了十萬輛車,這樣的數據放在整個行業內也是個不錯的成績。在現場,他們還起哄道:“曹軍老師,可以吃蛋糕啦,超過10萬了!”這份單純與赤誠,讓在場的人都感受到了喜悅! “喜憨兒”們不僅在深圳創造了“10w+”的成績,還將這股希望的風吹遍了全國。在各級殘聯的支持推廣下,該項目已將運營經驗免費復制至全國38家門店,促成400多名“喜憨兒”實現穩定就業。 “喜憨兒”的名字代表著喜悅和憨厚,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堅信希望和力量。雖然生活中難免有困難和不完美的地方,但總有一些人不拋棄、不放棄,在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們就像是黑暗里一束光,讓更多人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