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近年來,廣東積極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民主的“觸角”伸向最基層,黨的聲音傳進千家萬戶,人民的訴求得到最大程度回應滿足。
“信哥,買一瓶水”、“信哥,我來取個快遞”……在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威東村,路邊的“愛心小賣部”時不時就有街坊來光顧。小小的店鋪,既見證了51歲吳騰信的生活變化,又見證了他積極表達訴求,用“大聲量”傳遞群眾心聲,甚至參與了一部國家立法的誕生。這,只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江海區實踐案例中的一個。
問需于民 特殊群體聲音傳遞進法律
“希望能優化農村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出行?!?022年底,廣東省江門市江?;鶎恿⒎撓迭c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上報了這樣一條立法建議。建議的提出者,正是吳騰信。
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身體殘疾,吳騰信的出行主要依靠助力代步車。2016年,他所在的工廠倒閉。在村黨總支的幫助下,他開了一家“愛心小賣部”,生活逐漸有了起色。
2022年11月,江?;鶎恿⒎撓迭c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委托,組織調研組走進威東村,圍繞《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傾聽基層群眾聲音。在“板凳會”上,吳騰信從自身及殘疾人朋友的經歷出發,向調研組提出,希望能優化農村無障礙設施,方便像他一樣的殘障人士出行。此后,該建議通過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一路直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2022年11月,吳騰信在“板凳會”上發言。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提出的建議被采納,很高興!以前我覺得立法離我們很遙遠,現在我知道,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參與到立法工作中。”吳騰信感慨,今后自己會繼續關注立法工作,通過立法聯系點獻計獻策。
如今,吳騰信閑暇時會駕駛著助力代步車出門兜風,到公園看籃球賽。村里的無障礙通道、廁所扶手、盲人專用道等無障礙設施日益完善,給包括他在內的殘障人士帶來了許多便利。“過去有一些公共場所,讓坐著輪椅的我們只能‘望而卻步’,現在無障礙設施條件完善了很多。”村民吳錦輝說,他平時開著輪椅或助力代步車能夠很方便地上下班。
匯聚民意 千言萬語來自千家萬戶
如何最大程度地收集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爭取做到“一個都不能少”,讓基層聲音“原汁原味”抵達國家立法機關?江?;鶎恿⒎撓迭c組建的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隊伍,同樣功不可沒。
“坐輪椅的乘客上下公交車比較困難,希望公交車能配置無障礙功能低地板”,“建議天橋安裝電梯,方便特殊群體通行”……在江海區江翠社區的榕樹下,幾位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約上老街坊們,征集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意見建議。
江翠社區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向街坊們征集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意見建議。
據了解,江?;鶎恿⒎撓迭c設立了59家立法聯系單位,組建了由61名立法聯絡員、350名信息員構成的立法聯系工作隊伍。江翠社區就是59家立法聯系單位之一。
73歲的退休老黨員唐桐訓居住在江翠社區,今年是他擔任該區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的第9個年頭。在社區廣場上、榕樹下、樓棟間,常常能看到唐桐訓奔走的身影。他負責從社區居民處收集立法意見,并匯總提交給基層立法聯系點。“很多意見建議都是我一腳一腳、一戶一戶‘跑’出來的?!碧仆┯栒f,這種方式也會激發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的熱情。
“大家都很關注這部法律,社區也十分重視我們的意見,希望能為我們老年人,還有殘疾人解決問題。”81歲的江翠社區居民羅毓汀說。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讓立法這件“專業事”變成群眾熟悉的“身邊事”。
江翠社區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意見征詢座談會。
開門問策 以專業力量提升立法質量
“無障礙設施不僅要有,還要設計得合理,方便殘疾人使用。我認為應該對無障礙設施建設增加驗收流程。”在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修改意見評審會上,江門市殘聯相關代表提出建議。
江?;鶎恿⒎撓迭c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修改意見評審會。
據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人員曾令昌介紹,圍繞《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收集民意后,他們還會積極用好專家顧問的“外腦”力量,組織專家學者、行業代表為立法獻計獻策。“我們會召開立法意見評審會,邀請一些律師、行業專家參會,將老百姓口語化的‘群言群語’轉化為‘法言法語’,提高立法質量?!?/p>
據了解,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意見征集期間,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整理歸納出33條意見建議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其中有8條被采納。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對促進社會融合、提高群眾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人大代表,我們需要關愛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這是我們的職能,也是我們必須做的工作。”作為廣東省人大代表,江海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余志堅表示,下一步將積極聯動相關部門,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等群體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據了解,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法律草案制定和公開征求意見過程中,全國有5萬余名基層殘疾人、老年人代表積極參與,提出意見建議。吳騰信等人的故事,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的縮影。一頭兒連接著基層人民群眾,一頭兒連接著國家立法機關,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把立法“大門”開到群眾“家門口”,充分彰顯出中國式民主的獨特優勢。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