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哭了。”
“因為你們唱得太動聽,所以我流眼淚了。”
陳薩的眼角流下感動的淚水。
被陳薩稱為“不設防的美麗靈魂”的心智障礙孩子緊緊圍繞在舞臺上、鋼琴前,仔細端詳著她的眼睛,關注她剛剛在琴鍵上飛快跳舞的手指,和她對話:“你染了頭發嗎”“你的指甲怎么那么短”“你為什么流眼淚了”……
短短不到半小時的相聚分外珍貴,是來自越秀區啟智學校的27名孩子期盼了許久的見面,也是著名鋼琴家陳薩這一趟在星海音樂廳的鋼琴名家駐場計劃中流連了近一周的原因之一。
孩子們為陳薩合唱一首練習已久的《萱草花》,陳薩用鋼琴來回答他們關于音樂的問題。流淌在音樂廳里的音樂,是他們彼此之間最真誠的溝通。
一名男孩大聲告訴大家:“因為我唱歌唱得非常很好,很開心。”
認真排練的孩子們。
“對于任何人來說,音樂的流動帶來的感受是沒有差別的。”陳薩在孩子們的歌聲里感受到的本真,正與她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相通。
這是一場孩子們盡情歡笑、歌唱、舞動的“游戲”,也是大人們被他們的歌聲打動、心中感觸萬千的體驗。
在陳薩到來前,合唱團和潛能開發藝術隊的27個孩子在臺上緊張排練,珍惜這難得的表演機會。陳薩悄悄來到現場,在臺下默默看著。等到她上臺和孩子們一起歌唱時,孩子們反倒放松起來,揮著手,放聲唱,歡樂不已。
唱完歌,陳薩和孩子們一起聊天、玩音樂游戲,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更湊近她一點,跟她說話,問好奇的問題,陳薩耐心的回答,得到了“你好溫柔”“你好可愛”的肯定。
悄悄出現在現場的陳薩。
在臺下默默看著孩子們表演的陳薩。
“你什么時候開始喜歡鋼琴的?”
“我想也許從出生前就喜歡了。”陳薩認真說,“我也是從唱歌開始喜歡音樂的,因為唱歌是我們最自然表達開不開心的方式,而彈琴就是用樂器來表達。”
“那你怎么用音樂表達開不開心?”孩子問。
陳薩笑著彈奏“狂歡節”來表達自己“開心”的感受,用“圓舞曲”來表達自己有一點點不開心的心情。“哦——”孩子們恍然大悟。
陳薩與孩子們一起放聲歌唱。
“今天我們感受到音樂的力量。”高高媽媽說,孩子們排練的時候,歌聲是平靜的,等到陳薩的伴奏加進來后,他們的臉上笑容多了,眼里發著光,“我們在臺下感受到一種很溫柔又很有力量的音樂給心靈帶來的碰撞。”
這種心靈的碰撞對陳薩來說,“是治愈,也是最好的禮物”。這并不是她第一次接觸心智障礙孩子,也不是第一次因為他們而感動、落淚。在過去,她也非常愿意帶著音樂走近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喜歡看到他們這么無拘無束地表達,也祝福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她希望音樂的神奇力量,能持續支持這些單純可愛的孩子,成為一種奇妙的交流方式,打開自己,更好走入人群。
音樂正在陪伴越秀區啟智學校這些孩子們的成長、發展。
孩子們興奮地觀察音樂廳。
據了解,這是星海音樂廳的純公益藝術教育項目“音樂陪伴計劃”的一次活動。該項目依托于星海音樂廳這一專業的藝術平臺,透過音樂會、沙龍、培訓、參觀等形式,用音樂陪伴和療愈孩子心靈,讓特需少年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需要幫助和關愛的少兒群體獲得音樂的啟蒙和滋養。
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邀請的音樂陪伴計劃結對學校——廣州市越秀區啟智學校一直堅持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視學生藝術教育(美育沁潤)。這一次孩子們在與陳薩的互動交流中獲得了音樂的啟蒙和滋養,感受到“音樂的世界里,不孤單”。該負責人說,“音樂家給到他們的陪伴、關注和關懷,能給他們帶來一道光,借著榜樣的力量,獲得進入音樂世界的動力。”
臺下感觸良多的家長們。
越秀區啟智學校音樂科組長張洋最直觀感受到音樂陪伴計劃給孩子們帶來的變化:“很多孩子內心其實有一點自卑,但是音樂陪伴計劃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每一個月,來自廣州交響樂團非凡大提琴重奏組的“音樂陪伴計劃”特邀音樂導師都會進入孩子們的課堂,為他們上課,他們也獲得了走進音樂廳、踏上音樂廳舞臺的機會,這讓他們逐漸開始認可自己。“他們總會問我,老師們什么時候來,我們什么時候去星海音樂廳表演。”張洋莞爾,“有的孩子還會問我‘我們怎么會有這么好的機會呀’。”
緊緊握住彼此手的孩子。
越秀區啟智學校德育主任王睿感慨道:“音樂真的是很奇妙,能安撫人心,給人們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印記。”而孩子們自己受益于音樂的支持,希望在音樂里找到更多肯定。“我喜歡團隊和團隊在一起,喜歡我們一起去表演。”黃同學說,“我很開心也很自信。”她用一段空靈的《大魚海棠》征服了現場所有人的耳朵。
侯同學則帥氣地來了一首《孤勇者》:“我喜歡每一句結尾的重音打在心里的感受。”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