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墻壁上的開關被快速按下,大廳里的燈接連亮起,其中一盞閃了閃,吳輝洲卻沒有發現。
這里是廣州日升大廈一樓一家名叫“日康”的盲人按摩院。“日康就是日日健康,大家每天有健健康康的身體。”來自湖北荊州的吳輝洲是這家店的老板,也是一名一級視力殘疾的盲人,“我連光影都看不到的。”這家店里,盲人按摩師有9名。
第31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吳輝洲迎來了一件喜事——屬于他自己的新按摩店即將開業。
怎樣的人生不平庸?
“我不喜歡平平淡淡,不希望過很平庸的一生。”說這句話的是吳輝洲的太太夏鵬輝,她邊說邊活動著自己的手指。
這對向往不平庸的夫婦,一直都有一個開店夢。
2001年,23歲的吳輝洲來到廣東打拼,12歲就失明的他,那時已學習按摩7年。
吳輝洲曾經有一雙健康的眼睛。意外發生在他10歲的一天,一名拿著竹枝掃帚的同學,揮舞著掃帚朝他走來,掃帚掃到了他的眼睛,“那時在農村,沒有錢看病,想著過段時間就好了……”
12歲徹底失明后,他選擇去家鄉福利院開辦的中專學習按摩。來廣東前,他在老家曾經營過一家小店,店里只有他一個人。
有天,他準備用自己攢的錢買空調時,發現錢被偷了。這件事,讓他心灰意冷,決定不再維持小店,來廣東打工。
在這里,他收獲了愛情,遇到了太太夏鵬輝。
夏鵬輝也是一名視障人士,二級視力殘疾的她,還勉強看得見一些光影。
吳輝洲完全看不見,他的妻子夏鵬輝還能勉強看得見一些光影。
“我的視力是從18歲開始退化的,總有一天我也會完全看不見。”2004年,夏鵬輝來到廣州,經朋友介紹與吳輝洲相識。“和他相比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眼睛還可以看到那么多。”
她被吳輝洲的溫文爾雅、孝順和談吐所吸引,這是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夏鵬輝性格開朗樂觀,她覺得既然疾病沒法改變,就逐步去適應,過好每一天就好。而吳輝洲會對未來的生活有一些規劃,比較有格局且穩重,“他屬于不善言談的人,你叫他說一句好聽的,他怪別扭的,但他會做出實際行動。”
在視力方面,夏鵬輝比吳輝洲能看到的多,但在生活中,她反而覺得自己是被照顧的那個人。
倆人在相處了近3個月后,決定攜手同行。
按摩這份工作十分消耗體力,一天下來雙腿酸痛,手掌用力后更是疼痛刺骨。剛開始在別人店里打工時,吳輝洲按一個小時只能獲得15元的提成。“有一天我想,我是不是也能在廣州開一家按摩店?”
2007年,吳輝洲在太太的支持下,租下了一套一室兩廳的房子,第一次嘗試開按摩店。對吳輝洲夫婦而言,這樣“向前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
夏鵬輝平時喜歡用手機聽小說。
創業不易他們接手按摩院
你能想象到,盲人夫婦是如何選房的嗎?
因為看不見,他們只能走進屋內一間一間感受屋子的格局。幸運的是,第一次開店比較順利,小店平穩地經營到了2009年。直到房東通知他們要將房子收回。
第二次開店,卻讓他們前幾年攢下的錢打了水漂。
“當時我們很急,也很沖動想找一個地方開新店。”夏鵬輝回憶,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們看中了位于廣州華僑新村的一套房屋。
那間房屋對面有好幾間酒吧,人氣很旺。于是,他們立即簽訂了為期5年的租賃合同。
“沒想到有一次我進入衛生間,才發現屋頂一直在漏水。”問題還在出現,整間屋子沒有電源,很多設施不完善,租賃合同也不正規……但當時夫妻倆著急開店且擔心無法退回定金,還是選擇繼續裝修。
更糟糕的在后面。
裝修結束,消防安全審批卻過不了。放棄,成了他們的必然選擇,最終損失了十多萬元。
天無絕人之路,正當夫妻倆犯愁時,一個電話卻帶來了轉機。
吳輝洲曾在日康盲人按摩院工作過6年,當時老板想轉手,于是倆人一拍即合。2009年9月,吳輝洲盤下了這家按摩院。
接手按摩院時,院內已流失了很多按摩技術好的技師,衛生條件也不佳,生意沒有起色。但夫妻二人沒有氣餒,他們對店內格局和裝修進行了改善,還專門聯系上了技術好的技師回來工作。
盡管自己看不見,但吳輝洲想盡辦法讓店里的環境舒適整潔。
“過了幾個月,我們存了錢就換了燈,撤了地毯,還換了按摩床,當時按摩床的床罩都破了大洞。”夫妻倆去布匹市場感受了布的舒適度,選了顏色,重新定制了床套。原本店內的不足,一點一點地被改善。
唯一沿用的,是以前的店名——“日康按摩院”。
“做按摩這一塊確實辛苦”
來按摩院的客人中,想緩解頸椎病痛的客人很普遍,而且越來越年輕化,有些家長也會帶小朋友來做兒童推拿。為此吳輝洲對傳統的按摩方法進行改良,會根據客戶的年紀、性別、身體狀況和按摩目的進行分析和評估。
從業20多年,他認為手法和服務最重要。
手法能解決疼痛,按摩要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讓客人皮不疼肉不疼,又能找到痛點、按到深層的部位,持久有力滲透,客人才會覺得舒服又達到效果。另外,按摩師還需要站在客人的角度去考慮其身體的不適或者心情狀態,提供好的服務。
在店里,有整齊疊放好的按摩毛巾,幾條魚在明凈透亮的魚缸里游來游去,店里的按摩師們也穿著干凈的白大褂。吳輝洲還買來幾個掃地機器人,每天都進行全方位打掃。盡管自己看不見,他也想盡辦法讓店里的環境舒適整潔。
只有一件事,吳輝洲無能為力——技師的水平有待提高且年輕技師較少。
“現在年輕人多數吃不了苦,不愿意干體力活,迫于生計他們也希望找一個待遇好的工作。”
吳輝洲對傳統的按摩方法進行改良,根據客戶的身體狀況和按摩目的進行分析和評估。
吳輝洲說,盲人能選擇的工作本來就不多,追求待遇是人之常情,“我了解到有的盲人學了播音,有的學電子商務,做按摩這一塊確實辛苦。”
偶爾,店里會請來其他技術好的按摩師傅,大家相互交流技法,還有一定視力的技師就盡量看技法,完全看不到的技師就上手感受按摩力道。
“每個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
按摩院經營久了,自然有熟客。
曹先生是日康按摩院的老朋友,10年前,他腳麻得厲害,“走50米我就要休息一下。”后來到吳輝洲這邊按摩很見效,就一直在這做保健。
最近,曹先生得知吳輝洲即將開新店,他同樣期待。“為吳師傅感到高興,在這行,吳師傅算是一個榜樣。”在曹先生看來,吳師傅通過自己的按摩技術,緩解了大家的病痛,不僅能自食其力撐起這家店,還為不少殘疾朋友提供了工作崗位,很令人尊敬。
客人們慢慢成為朋友,按摩師們付出的同時著也在收獲著。
在按摩時,客人會和按摩師們閑聊,交流彼此工作方面的事,或者聊聊目前的社會環境及各方面的發展,甚至一些公司的管理方式。“這種收獲是我以前想不到的。”吳輝洲坦言,在打工之前,自己的認知空間很窄,“不清楚外面的世界、外面人會不會接納我們,其實出來以后感覺社會各界對盲人都很關照的。”他說。
同樣,與客人的相處中,夏鵬輝對生活也有了別樣感受:“躺在我們按摩床上的這些人,其實也很辛苦,要不然他的肩膀、脖子會疼成那個樣子嗎?每個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
奮斗路上有困難也有希望。今年夫妻二人買下了對門的閑置鋪面,有了一家真正屬于自己的按摩院。
新店的裝修效果看不到?吳輝洲就請相熟的裝修隊來施工,請朋友幫忙參考新店的裝修風格。
“你覺得格局怎么樣?商標用綠色的好看嗎?”小到店鋪商標的樣子,他都多方詢問大家的意見。
因為在這里開店多年,周圍不少街坊都成了按摩院的知心人。是客人,更是朋友的劉女士一家幫忙裝修新店,從家具材料、數量的搭配都盡力幫夫妻倆省錢。“我們相識快20年,互相信任,她平時常幫助我們也很尊重我們。”劉女士認真把關,讓夫妻倆很感激。
巷子口多了一處暖心指引
說起來,日康盲人按摩院的位置不算好,它“藏”在一條巷子里。盡管按摩院的落地窗上貼上了經營項目的內容,還安裝了一個能字幕滾動的燈箱,但客流量仍然很有限。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大多數盲人按摩機構一樣,日康盲人按摩院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按摩院內有9名盲人按摩師。
店鋪租金3萬元一個月、員工宿舍租金3800元一個月,加上自己住所的租金和店鋪的水電、管理費,一個月固定支出近4萬元……“原本每天我們的客流量能達到60人以上,疫情時一天進店按摩的客人只有五六個。”回想起那段時期,吳輝洲坦言壓力不小,房東每個月減免了5000元租金后,店里每個月還是要支出3萬余元,“全靠自己的積蓄支撐。”
面對這樣的情況,華樂街道同意按摩院做了一張宣傳海報,貼在巷子口幫助吸引客人。“除了街道,省里也對我們有就業補貼,解了燃眉之急。”吳輝洲提到的補貼是2020年省殘聯、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盲人按摩機構穩就業專項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
按照規定,在去年疫情時,像日康盲人按摩院這樣安置了視力殘疾從業人員并與他們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盲人按摩機構,可以獲得補貼7000元或12000元不等的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目前有1135家盲人按摩機構,該政策共為省內953家盲人按摩機構發放687.2萬元穩就業專項資金。
“社會給我們的資源,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其實社會沒有拋棄我們,而是需要我們,我們要更好地為社會付出。”夫妻倆想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一番事業,帶領店里的殘疾朋友過上更好的生活。
現在,他們干勁滿滿,“不僅是為了賺錢,真的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夏鵬輝說。
新店的裝修接近尾聲,大家常常會去新店轉轉,摸一摸架好的隔斷,踩一踩鋪好的地板。盡管他們見不到新店的樣子,但如同“日升大廈”的名稱一樣,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