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聽障兒童的母親,也是一名特殊兒童康復教師。在長達20年的聽障兒童康復訓練事業(yè)中,她以執(zhí)著和愛幫助超過1800名特殊兒童獲得“新聲”,托起了他們成長的希望。
伍雪玲生于1977年,是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晴晴言語康復服務中心主任。近日,伍雪玲作為廣東省候選人,被推薦參評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 賣房籌措建立康復中心 1999年10月,伍雪玲誕下女兒晴晴,但晴晴1歲時被確診為極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她當即辭去工作帶著女兒四處尋醫(yī),立志要讓女兒重獲“新聲”。 晴晴2歲時植入人工耳蝸,重新激活了生命的節(jié)拍。但說話的能力并未隨聽力的恢復而自然到來,想要開口說話依然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伍雪玲一點一滴雕琢晴晴的語言能力。女兒的經(jīng)歷讓伍雪玲對聽障兒童家庭有著很深的同理心,憑借幫助失聰女兒言語康復積累的經(jīng)驗,伍雪玲走上了聽障兒童康復教育之路。 2004年,伍雪玲創(chuàng)辦了以女兒名字命名的言語康復服務中心——晴晴言語康復服務中心。這是一家民辦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機構,致力于聽力障礙、言語障礙、孤獨癥兒童康復等康復訓練和融合教育支持體系。 康復中心對學員只收取最基本的費用,以保障機構正常運營。對于困難家庭予以免費救助或減免費用幫扶,并組織善款、物資募集,以幫助困難家庭開展患兒康復治療。 運營初期,伍雪玲把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賣了,換了一套符合要求的辦公場地。她身兼康復師、行政人員、后勤人員、財務人員、司機職務,連網(wǎng)站也是她學著慢慢搭建起來的。 盡管機構運營困難,但伍雪玲從未退縮。在她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社會以及眾多家長的支持幫助下,康復中心的師資力量、硬件設備和教學環(huán)境日臻完善,已發(fā)展成為珠三角地區(qū)頗具規(guī)模、較有影響力的專業(yè)聽障兒童言語康復服務機構。 服務聽力障礙等特殊兒童超1800名 伍雪玲用愛心構建獨特的人性化教學方式,系統(tǒng)、科學地為孩子進行專業(yè)的聽力、言語康復訓練,成為眾多聽障兒童心中的“奇跡媽媽”。 多年來,伍雪玲帶領團隊為孩子進行專業(yè)的聽力、言語康復訓練,共服務聽力障礙等特殊兒童超1800名,整體康復率達98%。其間,為特殊兒童籌集善款350多萬元、各類物資10000余件,全部定向補貼給特殊兒童困難家庭,幫助眾多聽障兒童重新進入有聲世界。 伍雪玲于2015年當選為深圳市第六屆人大代表。近9年來,她深入殘障群體跟蹤研究,積極參加各級人大工委組織的代表履職活動,建言獻策,推動促進政府修訂法律法規(guī),完善殘障群體在社會保障、醫(yī)療教育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她提交的“關于推動解決深圳市聽障人士人工耳蝸植入升級困難的建議”被深圳市政府和市殘聯(lián)采納并落實,為深圳市聽障兒童爭取了更大的福利。 2023年,晴晴大學畢業(yè)回到康復中心工作,成為了母親的得力助手。多名曾經(jīng)在中心康復的孩子,也常常回來參與社會實踐和提供志愿服務。伍雪玲播種的愛與希望,已在眾多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他們將成為新一代的希望傳遞者。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liá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