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徐愛成。
在西固區幸福小區里,時常有一個特殊的身影,他右胳膊夾著拐杖,左手還能拿著鉗子拾垃圾。這就是幸福小區的義務衛生監督員徐愛成,他每天在小區里撿撿垃圾、灑水、鏟小廣告,這一干就是十年。
先鋒路街道幸福社區的書記張建紅說,徐愛成是他們社區最早的一批義務衛生監督員,很多人干一段時間就走了,但徐師傅一直堅持了下來。徐愛成說之所以一直做這個工作,倒不是為了每月200元補助,因為兒子現在工作穩定,家庭情況也好多了,但他仍喜歡以這個身份為社區做點事情,因為接受來自社會的幫助很多,他想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徐愛成在兒時因小兒麻痹致右腿殘疾,二十年前妻子與他離婚。一個殘疾人要獨自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其中的艱辛、坎坷可想而知。回憶起那段時光,徐愛成說是社區及街坊鄰里的關心與幫助,讓他從困境中頑強地走過來。自從兒子上班后,家中經濟條件好轉,但腿疾越來越嚴重的徐愛成卻主動要求到社區當義務衛生監督員。他說,只是走路有些費事,但并不是不能走,他要盡自己所能為曾幫助過他的人們做些事。
拾垃圾對普通人來說輕而易舉,但對徐愛成來說卻得分步驟、認真對待,否則垃圾沒收拾干凈,自己還得摔跤。記者在采訪時看到,徐愛成先將拐杖調整一下拿的角度,然后再彎腰拿起鉗子,蹺起右邊萎縮的腿,靠左腿保持好身體平衡,再撿垃圾。因為走路步幅小,所以將小區里整個巡視一遍就得一個小時。即便如此,徐師傅仍是堅持每天一趟。
記者看他又是撿垃圾、又是撕小廣告,身體協調得很好。“因為每天都反復做這些動作,時間長了也就熟練了,但就是現在右腿的情況越來越不好,原來還能撐一兩下,現在徹底不能用了。”徐師傅笑著對記者說,這在他來說并不是多大的事,只要每天能給大家幫幫忙,為小區衛生環境獻上一份力,他就很開心、很充實。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