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梁耀文(右)請人幫忙將殘疾人信息錄入電腦。
殘疾人是社會的特殊群體,由于身體或精神上的障礙,導致他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經濟狀況較差,可以說是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在我市,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是殘疾人的“傳聲筒”,是殘疾人的“跑腿哥”,是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為殘疾朋友遮風擋雨,播撒綠蔭。他們就是殘疾人專職委員。
殘疾人家庭狀況了然于胸
翁源縣新江鎮西錦村的吳保仁今年54歲。身為村干的他,同時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殘疾人專職委員。在這個與殘疾百姓息息相關的平凡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年。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新江鎮政府幫村里的殘疾人溫快花提交精準扶貧幫扶項目申領資料。
“殘疾人專職委員是個‘上通下達’和跑腿的活兒。”吳保仁告訴記者,自他2006年成為村里的殘疾人專職委員后,為村里的殘疾人跑腿辦事就成了他的主要任務。西錦村一共有殘疾人29人,平常沒事時他喜歡到各家各戶走走竄竄,對每一名殘疾人的家庭狀況、年齡和特長等基本情況,他都了然于胸。誰家孩子該上學了,誰誰生病住院了,哪家有需要他就出現在哪里。“這些年政府對殘疾人非常照顧,有很多惠民的政策。但村里的殘疾人不了解,這就要我們去做工作,讓殘疾人確實享受到政府的關懷。”吳保仁說。
新時期精準扶貧項目中,翁源縣氣象局對口幫扶西錦村,計劃對低保、五保和殘疾人家庭開展結對幫扶。溫快花符合條件,于是吳保仁讓她申請。申請需提供相關材料、復印件等,溫快花沒什么文化不懂如何辦理,村里也找不到復印的地方,吳保仁便“一手包辦”了,幫忙去復印材料,為其填寫申請表格,到鎮里提交材料等。
10年來,吳保仁心中時刻裝著殘疾人,殘疾人都被他的熱心腸所感動,與他建立了濃厚的感情,有什么事情習慣找“保仁哥”商量。
“能幫助他們我很開心”
據了解,新江鎮一共有殘疾人1000多人,殘疾人專職委員21人。梁耀文是其中的一員。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梁耀文既是一名殘疾人,又是殘疾人專職委員。在他年少時,因一次意外導致右臂被截肢,落下了二級殘疾。
前段時間,為完成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數據動態更新工作,和其他殘疾人專職委員一樣,梁耀文走村竄戶到殘疾人家中做入戶調查。“做入戶調查工作不容易,特別在農村。如果家里人外出務農就撲空了,所以我們盡量選在早中晚的飯點兒登門。”梁耀文說。待做完調查問卷,梁耀文回到家吃飯時,飯菜往往都是涼的了。
吳新藝是該鎮一名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的小年青,癱瘓在床,與父親相依為命,家里經濟十分困難。年輕的生命不該就此荒廢,梁耀文向殘聯領導匯報,爭取為吳新藝配部輪椅,家里再進行無障礙改造,讓他能夠走出那昏暗潮悶的房間,走出家門,看看外面的世界。
“每幫助一名殘疾人辦好一件事情,我心里就很開心、很高興。”梁耀文說,做這項工作的人必需有足夠的熱情。殘疾人專職委員面對的是最需關愛的弱勢群體,工作很繁瑣,需要極 大的愛心與耐心。
像梁耀文、吳保仁這樣的殘疾人專職委員,韶關全市有1600多人。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基層群眾,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豐功偉績,只憑著一顆愛心和一份熱情,關心和服務殘疾朋友,筑起政府與殘疾人之間的橋梁紐帶,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溫暖晴空。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