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黃秀防用他自己改裝的設備維修電視液晶顯示器
因身患先天性腰椎畸形,他的身體本已不堪重負,但面對一家人的生計重擔,他選擇了自強不息,靠過硬的電腦維修技術開店,苦苦支撐起了一個家。他,就是陽江市陽西縣溪頭鎮新豐村東紅自然村的80后青年黃秀防。近日,該市殘聯工作人員與記者來到黃秀防在溪頭圩鎮的維修店,聽他講述自己直面挫折、創業養家的故事。
身患先天性腰椎畸形
黃秀防1983年2月出生,長到3歲,父母才發現他的腰部直不起來,醫院檢查診斷為先天性腰椎畸形。“當時如果能及時做手術的話,或許現在病情沒有這么嚴重。”黃秀防有些遺憾地說,那時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父母根本拿不出高昂的手術費,直到他13歲時才東拼西湊籌錢動了手術。
手術后的黃秀防,雖然腰部能夠直起來了,但上身明顯傾斜,不能彎曲,不能負重,走路也十分不便。從那時起,黃秀防就想著以后的路要想靠自己走下去,必須學好一門能夠謀生的技術。初中畢業后,他進入廣州一家職業技術學校的電子專業,學了4年的家電維修,直到2003年畢業。
找工作過程中,黃秀防四處碰壁,吃了無數閉門羹。他先后在廣州、珠海等地做了多份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做不長,有的因為身體條件無法勝任,有的是因為收入太低。“工作不穩定,總在外面漂也不行。”黃秀防說,從長遠考慮,他決定回家鄉從事家電維修。
開手機維修店遭遇挫折
2011年6月,在外漂泊多年的黃秀防回到溪頭,用自己近3萬元的打工積蓄,在溪頭圩鎮開了一間維修店。當時智能手機在鎮上還沒有廣泛使用,因此黃秀防的主營業務是銷售成本較低的非智能手機,兼營維修電腦等業務。起初店里生意還勉強能夠維持,但隨著智能手機迅速普及,黃秀防就有些猝不及防了。
“當時也想過轉型做智能手機銷售,但智能手機品牌多、型號多,進貨價不低,銷售智能手機需要增加大量投入,因此只能放棄了。”黃秀防告訴記者,在智能手機潮流的沖擊下,傳統的非智能手機店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緊跟潮流轉型,二是被淘汰關門,而對經濟拮據的他來說,其實只有后者可以選擇。
刻苦鉆研電腦維修技術
首次開店以失敗告終,黃秀防痛定思痛,決定靠自己的技術吃飯,專門從事電腦、電視等家電維修。為了節省租金,2015年6月,他將店鋪搬遷到了溪頭圩鎮一間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的地方,每月租金1300多元,但在鎮上算是便宜的了。
黃秀防告訴記者,在小小的溪頭圩鎮,電腦維修店就多達5家,好在他的技術過硬,目前電腦維修業務占比較多。為了能夠接更多的維修業務,他還通過網購零件,自己摸索成功改裝了一臺壓屏機,用于維修電腦、電視液晶顯示屏。
“現在我最缺的就是BGA返修臺,有了它就可以維修電腦、電視等家電的芯片。”黃秀防說,他計劃逐步完善店里的維修設備,同時考慮增加風險較小的電腦銷售業務,讓生意盡快好起來。陽江市殘聯有關負責人表示,黃秀防身殘志堅、自強不息,且有維修技術和創業基礎,將為他爭取相關政策幫扶,幫助他渡過難關。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