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河北滄州市吳橋縣龐莊村龐志芹家幾乎被前來道賀的親戚和村民擠滿了,龐志芹的兒子龐眾望參加了今年的高考,并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績。通過清華大學自主選拔“自強計劃”一系列的審核,龐眾望獲得了60分的降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已無懸念。父母患病幾乎沒有工作能力,自己也做過心臟手術,在其他人看來,出自“寒門”的龐眾望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20年后縣里再出清華學子
“上一次我們縣里有人考上清華大學已經是1998年的事兒了,那時候龐眾望還沒出生呢。”龐眾望的班主任李瑩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家庭這么困難,還能夠考得這么好,確實不容易。”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吳橋縣龐莊村,龐眾望的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癥,而且病情逐年加重,他的母親則雙腿殘疾,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7歲那年,龐眾望自己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家里東拼西湊了3萬多元在石家莊為他完成了手術。“好在手術一切順利,基本根除了孩子的病,龐眾望也很爭氣,后來考上了我們那里最好的高中吳橋中學。”龐志芹說。
“剛看見這個瘦瘦高高的男生就覺得挺靦腆內向的,比較文靜,幾次接觸也覺得是個很懂事的孩子。”高中的班主任李瑩說,“后來他申請貧苦生補助,我去他們家家訪被震驚了,除了一臺小電視之外沒有任何電器,房子里的家具也落滿了灰塵,給我拿來坐的一把折疊椅全都生銹了,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績,我挺敬佩的。”
不識字母親學唐詩教兒子
得知龐眾望取得了684分的好成績以后,許多附近村民都來到了龐志芹家,希望知道她是怎么教出了這樣的好孩子。
“我真的沒有什么秘訣啊,我一天學都沒有上過,除了自己的名字,就不認識幾個字了,還能怎么教孩子呢?”龐志芹笑著告訴北青報記者。
不過龐志芹說,“不讀書肯定沒有出路,無論怎么樣,我都決心要讓孩子讀書。”龐眾望1歲多時,不識字的龐志芹開始向已經上小學的侄子學習唐詩,她白天的時候背誦,晚上再教給龐眾望。“他可能確實比較聰明,教上幾遍就會背了,不過等到后來上了小學,他學的那些東西我就搞不明白了。”她說。
雖然下肢殘疾,但是龐志芹這些年來依舊堅持幫別人做針線活等零工賺錢,而龐眾望的父親則跟隨親戚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幾年下來,他們不僅支付了龐眾望的學習生活費用,還還清了為龐眾望做手術借來的3萬多塊錢。
高中住校前給媽媽寫了30封信
“這孩子性格內向,但是卻很體貼,是一個‘暖男’。”班主任李瑩說。
龐眾望讀初二的時候,龐志芹因為貧血住進了醫院,照顧的責任自然落到了龐眾望身上。那段時間,為了節省開支,他經常跑到醫院周邊的菜市場撿拾別人不要的菜葉,認真清理洗凈之后做給媽媽和自己吃。
2014年,龐眾望考上了吳橋中學,高中需要住校,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為了讓母親在自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里不寂寞,龐眾望提前寫好了30多封信。“內容大概就是讓我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我自己不識字,有時候就讓別人讀給我聽,那時候感覺特別開心。”龐志芹說。
高考結束后,龐眾望為自己找了兼職,幫助低年級的學生補課。很多人曾經提出向他捐款,但是都被他一一謝絕,“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高考生,還是希望依靠自己來完成學業。”龐眾望說。
對話
最大的愿望是帶媽媽出去看看
北青報:現在高考結束了,在做什么?
龐眾望:現在在吳橋縣城給兩個低年級的學生做家教,暑假時間這么長,打算用這段時間賺點錢。馬上就要上大學了,肯定會有不少花費,不想增加家里的負擔。
北青報:從小遇到的困境很多,怎么會取得這樣的好成績?
龐眾望:我本身喜歡讀書,家庭是遇到一些困難,但是無論多難媽媽都一直鼓勵支持我上學,周圍的老師同學也很照顧我,所以我并不覺得這是一件特別的事兒。
北青報:希望以后從事什么工作?
龐眾望:畢竟剛剛知道成績,所以還沒有細想以后報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職業,但是最大的希望是以后通過努力,有條件能夠帶媽媽出去看看,這些年媽媽確實太不容易。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