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翠香街道紫荊社區居民王玉璞是出名的修理達人。盡管從小下肢殘疾,卻始終對生活充滿熱情。他鉆研各種維修技術,年輕時受聘于吉林省一家大型器械廠,通過努力做到廠長職位。退休后移居珠海,發揮所長熱心公益,近5年來免費為殘疾人研制數十部代步車。日前,他獲評今年第一季度“香洲好人”稱號。(本報7月10日03版)
王玉璞老人從小因為藥物注射導致雙腿殘疾,但綜觀其人生歷程,他并未被身體殘疾所困擾,活得非常坦蕩自信,活出了精氣神。他給左鄰右舍帶來感動與幫助,給許多殘疾人帶來希望。
王玉璞身殘志堅,始終自強不息,執著地“與器械對話”,在幸運地被一家大型器械廠聘用后,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以超乎尋常的敬業勤勉以及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做出了很好的工作業績。更加叫人敬佩的是,他有一顆悲憫同情的“菩薩心腸”,在退休后,充分發揮專長,不遺余力地幫助他人;還推己及人,給其他殘疾人送去貼心關愛與溫暖。身體有殘疾固然是一種遺憾,然而從精神層面上講,王玉璞活得非常健康非常大氣。
從王玉璞老人身上,我們應該學到對待人生坎坷與不幸的正確態度。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四肢健全身體強壯沒病沒災度過一生,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不幸甚至災難不期而至,難道人生注定要跌進深淵,難道我們就要放棄生活?假如遇到點風吹草動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生活真的會陷入一片灰暗;但是,若不肯向命運低頭,不屈服于人生道路的種種挫折,看淡看輕命運的捉弄,以昂揚的斗志執著前行,又何愁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古往今來,許多殘障人士超越自我,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毅力譜寫了各自的精彩,這樣的人可以列出一長串閃光的名字——貝多芬、霍金、張海迪……假如你說這些人離我們很遠,那么王玉璞老人就像近在咫尺的“鄰居大叔”,是我們身邊的典型。所有人都可以從他們身上汲取人生經驗與奮進力量。
王玉璞老人不計報酬地幫助他人奉獻愛心,我愿意理解為是他對社會的一種回報,或許他藉此感謝當初社會給了他寶貴的工作崗位與人生歷練機會。那些得到他幫助的人,也會像他一樣考慮怎樣回饋幫助他人,如此愛心就會在人群中不斷傳遞,形成裂變效果。尤其在人口自由遷徙流動的當今時代,王玉璞老人的愛心行動必將產生“鯰魚效應”,讓珍愛生命和“愛己”“愛人”的正能量廣為傳播。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