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瑤老師,今年36歲,小學高級教師,任教于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第一小學,目前擔任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還在小時候,她因一場高燒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左腳落下殘疾。
圖為清遠成瑤老師
身殘志不殘。她從小頑強向上,刻苦好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連州市師范學校;參加工作以來,憑著一顆熱愛教育教學工作之心,一腔執著上進之情,在教書育人的園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得到了學校師生、家長及社會的認可與好評。
2013年,成瑤老師雙髖突然發病,雙腿不能正常行走和長時間站立,雖然經過手術,但效果不佳,加上小兒麻痹癥后遺癥,加重了殘疾,行走受限,要依靠輪椅或拐杖生活。
人生無常,教學如常。突如其來的疾病沒有擊倒成瑤老師,反而更加堅定了她照常教學的決心。她一路走來,有艱辛、無奈、苦楚,更有執著、頑強、收獲、感動……
愛崗敬業默默耕耘
任教以來,在教學崗位上,成瑤老師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默默耕耘。她熱愛教學工作,熱愛學生,對學生的教育能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注重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特別是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努力使他們重獲自信。
學校相對缺乏小學英語教師,英語教師常要擔任較多班級的課程教學,工作任務比較繁重。但她不怕辛苦,總是嚴格要求自己,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準確把握重點、難點,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用心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讓學生在聲與像的結合中愉快學習。她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和競爭等形式,組織新穎的游戲活動,創設真實語言交際環境,以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成瑤老師所任教班級學生對學習英語興趣濃厚,成績優秀。她本人在2014年榮獲清遠市清新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優秀獎。同時,她悉心輔導學生,學生均獲得優異成績。
潛心鉆研不斷提升
成瑤老師熱愛英語教學,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潛心鉆研教學教法,虛心好學,同時,積極參加各類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培訓,教學專業素養水平和能力不斷得到積累和提升。她參加區小學第四屆中青年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榮獲一等獎;所撰寫論文《英語故事教學之探索》榮獲區一等獎;還有多篇的論文、教學反思和教學設計在區、校交流。她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教研活動,樂于接受學校、區教育局下達的教研任務,多次承擔區的英語教學研討會示范課,教學效果良好。她被學校任為英語課題組成員,參與市級立項課題的研究,被選為區小學英語教師集體備課組成員,參與區教育局組織的小學英語集體備課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成瑤老師的業績得到了學校領導、同事和家長的一致認可,近年來,她分別被評為區“教育優秀工作者”、“優秀教師”。
頑強抗病堅持教學
因患小兒麻痹癥,成瑤老師的左腿自小落下了殘疾。2013年3月,她的右髖疼痛得難以正常行走。經醫生診斷是雙髖關節發育不良,同年9月進行了手術。
成瑤老師熱愛教學工作,教學對她而言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生命的精神支柱。雖然手術后休病假在家,但她心系工作,爭取早日回校上課。
2014年3月,經她多次請求回校上課,學校安排她擔任六年級(7)班的英語教學。由于術后腳部未完全康復,她只能拄著拐杖上課。由于任教的教室在三樓,有一次因為工作,她拖著術后的傷病腿多爬了樓梯,使腳關節受傷,痛疼得甚至不能拄拐行走。學校建議她休假在家,她想到孩子們還有一個月就要進行期末水平測試了,堅持要和孩子們一起堅持至學期結束。
在2014年6月份的整個月里,她每天由丈夫接送回校,丈夫把她背到教學樓三樓的辦公室,她再從辦公室坐著輪椅到課室上課,堅持完成了教學任務。孩子們也在期末水平測試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之后,她的左髖也開始發病,右髖術后效果不佳,加上左腳小兒麻膝關節畸形不能受力,從此殘疾加重,不能正常站立和行走,一時不能回到課堂正常教學。但是,她仍堅持回校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三節課,給五、六年級的學困生小組上課,教學和輔導他們英語;幫助各個年級英語科設計試卷;擔當校刊英語角的總編輯;利用課外時間義務輔導孩子們學習英語。
隨著癥狀的加重,她積極四處求醫,渴望恢復健康,回歸講臺給孩子們上課。2015年8月,她到北京求醫,醫生診斷再作手術的意義不大,建議進行保守治療,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以減少痛疼和延長髖關節壞死的時間。她一直期待自己能恢復,但無情的現實讓她不得不接受。
身體的殘疾加重了,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但她傷心過后選擇了堅強。她依舊熱愛生命,熱愛教學工作,并且努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她向學校申請了無障礙通道的改造,并申請擔任三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為了克服上課的困難,她買了一輛輕便的手動輪椅,以方便坐著輪椅去上課;為了解決按時回校的困難,她干脆在工作日的晚上也住在學校,把學校當成家;為了解決板書的困難,她還買了與常人站起來差不多高的凳子和小白板。病魔無情人有情,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學校的大力幫助與支持下,她樂觀積極地投入教學工作中,孩子們特別懂事,課前課后熱心幫助她,還特別喜歡上她精彩又愉快的英語課。
身殘志堅樂于奉獻
作為殘疾人,成瑤在成長中多了一份自強。她從小立志長大后做個自食其力,為社會貢獻自己力量的有用之人。她有一顆憐憫與感恩的心,樂于助人。
每當看到老弱或殘障人士時,她會發自內心地去幫助他人。
雙髖發病前,她加入了清遠市陽光家園愛心家園義工隊伍,積極地和家園的義工們一起探訪和幫助智障中心的孩子們。
如今,她的殘疾加重,行動受限了,但她想為社會服務的心卻沒有受到限制。2014年,她拄著雙拐到家附近的清新區香港文化交流中心做義工,每周兩次與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教孩子們唱英文歌、講英文故事、輔導課文內容等。
生病后,成瑤老師不能爬樓梯。學校每周五下午第三節召開教師會議,多媒體會議室在三樓,沒有電梯,她不能去參加會議。教師開會那節課,其他學生放學回家了,但是很多教師的子女只能等到會議結束才能跟著爸媽回家。成瑤老師想: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去當義工呢?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不是更好嗎?于是她積極向學校申請,成立了一個“快樂星期五英語教室”,組織起部分三至六年級的孩子們,坐著輪椅義務給孩子們輔導英語,給孩子們進行英語口語、聽寫、游戲,唱英文歌等活動。孩子們在她的影響和幫助下,也更加喜歡學習英語了。
人生無常,教學如常。生活突然發生這么大的變故,成瑤老師沒有只陷入抱怨與悲傷中,而是堅強樂觀地生活與工作:她堅持自學英語,拜師學彈古箏,熱衷閱讀名著,在輪椅上打羽毛球,投身英語教學,熱心幫助學生等,讓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她說:“人生不設限,只要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樣可以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克服病魔與困難的同時,成瑤老師用自己的樂觀與堅強,深深地鼓勵與感動了她身邊的人。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我們相信,善良美麗的成瑤老師在以后的生命中,將會綻放出更絢麗的華彩與正能量!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