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在《圣經》中幫人類渡過洪水大災難,南京方舟啟智中心則在現世為智力障礙、孤獨癥等孩子們帶去勞動庇護。
圖為制作蠟燭
在南京建鄴區殘聯提供的一棟民宅底層,將近300平方米的空間里,共有44名智力障礙、孤獨癥、輕微精神障礙人員在方舟庇護工廠就業。
蠟燭和手工精油皂,是庇護工廠的生產項目,“蠟燭帶去光”,“手工皂是一雙手的手作去呵護另一雙手”,殘障人士用他們的勞作,為他人帶去溫暖。
蠟燭是按照教堂、寺廟的訂單生產,寺廟的需求以紅蠟燭為主,教堂則根據教會各種節日,需要各種不同型號蠟燭,目前其銷售可以讓殘障人士獲得最低工資,參加社保。
記者參觀了蠟燭制作的全流程:首先是將庫房壘起的成袋石蠟,放到鋁鍋器皿中,經配方調配后,加熱融化;再注入已經配好燭芯的機模中;半凝固時,鏟去機模上方多余的燭蠟;待全凝固后,搖出機模中的成支蠟燭,檢驗是否合格。
負責機模操作的一位師傅是一位成年的智力障礙人士,在方舟已經待了近10年,最初是在方舟進行康復和生活訓練,獲得一定勞動能力后,待2007年方舟開辟庇護工廠,他就成為了第一位制作蠟燭的師傅。蠟燭生產線的負責人說,他家離工廠很遠,路上要倒幾趟公交車,來回車程有3個小時,即便如此,他每天都樂呵呵地準時到崗。
蠟燭制作完畢,還有負責剪燭芯、包裝、裝箱流程的工作人員,各人各負其責。蠟燭生產線年銷售額是12萬元,有12名殘障員工,6位正式就業。
手工精油皂生產區有兩類產品:一是酒店用精油熱皂,二是潔面沐浴精油冷皂。熱皂按訂單制作,提供給金鷹酒店旗下的13家五星級酒店客房使用;冷皂的銷售已設立“九方皂”品牌,一間直營店位于金鷹商場免費提供的場地內,營業一個月,銷售額接近2萬。
在手工皂生產線就業的殘障人士32人,已經有12名殘障員工達到就業,社會保險和最低工資1700元左右,其余20人是輔助性就業,每月有200——400元不等的收入。
啟智中心的指導老師帶領殘障員工們到教堂舉行活動。
記者:啟智中心最初是以康復和生活訓練為主,為何在2007年成立庇護工廠
鄭躍琴(南京方舟啟智中心負責人):剛開始我們只做康復和生活照顧訓練,發現有幾位殘障學生在經過訓練后,手的靈活性提高,我們開始訓練他們做穿珠手工藝,做產品義賣。2006年我們去香港參觀同類機構,看到香港康復訓練機構都有庇護工廠,回來后,經過6個月的調查了解,才選擇了蠟燭項目,建立庇護工廠。
記者:選擇蠟燭項目,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鄭躍琴:我們這里的殘障人士進入社會工作不大可行,可選擇的工作項目有限;有可選擇的工作了,環境和人際關系的處理,對于他們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一個雙項的問題。庇護工廠項目的選擇也就很重要,一是他們可操作,二是項目本身在執行的流程中沒有危險和對情緒的負面影響,如機器聲音不能太大,氣味不能太濃等。
記者:做庇護工廠,您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鄭躍琴: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殘障人士有事情做,他們都是成年人,康復訓練不能獨立于生活之外,做工作也是融合康復訓練和工作于一體,達到情緒的良性發展。
記者:您一直關注智障群體,對他們的能力有過怎樣的觀察研究
鄭躍琴:關注智力障礙群體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習慣,對他們能力的識別和鑒定是我們推動康復訓練和工作的一個環節,我們引進了香港的殘障人士能力評估,就是職業養成前期的能力評估;更重要的是要觀察他們的情緒和心理,我們中心的每一位殘障人士我都會花時間同他們一起,通過在一起才能認識他們真正的內心世界,再慢慢建立信任的感情,一旦這感情建立了,很快就能了解他的性格、能力、情緒、喜怒哀樂等原因的產生。
?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