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秦淮燈會上,在鈔庫街有個名叫“星星點燈”花燈攤,雖不算顯眼,但吸引著不少游客駐足購買。
“星星點燈”的幾位攤主腿腳不便,她們都是殘疾人。其中一人名叫卞春敏,她不僅是“南京好人”,更是在2016年獲得“中國好人”的稱號。
一個不一樣的花燈攤位
卞春敏1歲半時身患小兒麻痹癥致殘,人生只能與輪椅為伴。不過,在輪椅上50年,卞春敏并沒有自暴自棄,她自主創業,為20多名殘友提供了工作崗位,助他們走出了陰霾;她以自己的名字注冊成立“春敏助殘驛站”,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盡己所能扶老助老。
21日下午,記者來到鈔庫街“星星點燈”的花燈攤位前,卞春敏和4名殘友或坐著或拄拐,正向來往游客推銷攤位上她們自己做的手工作品。“這叫絲網荷花燈,不會壞的,臟了只要用水洗一下就行了。”“你看我做的蝴蝶,就像真的一樣,是純手工做的。”“你看這金魚,栩栩如生的,買一個吧!”她們的熱情招呼,引來游客駐足挑選。
來自湖北的趙女士一行3人春節來南京游玩,一眼就看中了絲網做的金魚。趙女士說,這種絲網做的金魚比較少見,做工精致。最終,趙女士以15元的價格買走了兩只不同顏色的金魚。還有一位外地游客看中了手工做的小狗串珠,去而復返一下買了兩只。“前兩天,還有位游客一下買了4個。”殘友龐大姐一邊做著小狗串珠,一邊對自己的作品受到青睞感到驕傲。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秦淮燈會上擺攤賣自己做的產品,盡管花燈不多,但這是我們的一次嘗試。”卞春敏說。
她們遇到了一個好人
卞春敏說,她們團隊中的殘疾人,盡管腿腳不便,但手比較巧,也很能吃苦。以往,她們也會接一些如扎福袋這類的手工活,但一天干下來每人只能獲得15元到20元的報酬。
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殘疾人的勞動價值,卞春敏一直在尋找出路。幸運的是,去年年底在一次活動上她遇到了一個好人,南京秦淮燈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費嵐。“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堅強,在她身上看到了身殘志不殘。”費嵐說。
那次相識之后,費嵐騰出了公司展廳、打開了空調還提供免費午飯,為卞春敏她們5名殘疾人專門請來了傳統老藝人,從最基礎的花燈制作手把手地教授她們。因為是初學,做紙質花燈損耗比較大,就將材質改成了絲網。經過兩個多月的邊學邊扎,5個人做了五六十盞絲網荷花燈,這也成為春節期間她們在攤位上銷售的產品。
對此,卞春敏她們心存感激:“社會上也有人見到殘疾人就想著遠離,但她沒有一點顧慮地助殘,幫助我們。”費嵐則說:“我為她們提供這個機會,是希望她們能從中尋找自我,找到生存之道,這比給她們多少錢更重要。”
“星星點燈”的激勵
每次去攤位,家人會幫忙將賣的東西放在殘疾人車上,卞春敏她們再騎車到鈔庫街,幸好有一名殘友的丈夫來現場幫忙,不然她們連擺攤都有點困難。因上衛生間不方便,她們只能中午到、晚上7點多鐘就要走,盡量少喝水、不喝水,中間幾個小時不去廁所。她們幾人中,住得最遠的是龐大姐,家在板橋,晚上回到家都8點多鐘了,但她始終一臉笑容,樂呵樂呵地告訴記者,她穿一個小狗串珠要兩三個小時,要是穿錯了還要拆掉重來,很費事。
卞春敏說,也有人問她,這么冷的天為什么還要出來擺攤?她坦言,這并非完全為了賺錢,更多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今年是第一次將手工作品拿到市場上擺攤銷售,卞春敏她們學到了很多,也讓她們收獲了信心。卞春敏說,明年是豬年,她想請人設計豬的造型,一方面請人教一方面自己摸索,明年春節期間再拿出新的作品來賣,也希望有更多的殘友能加入她們。
問及攤位“星星點燈”這個名字,卞春敏告訴記者,這是她們集體起的,因為唱這首歌的歌手鄭智化也是個殘疾人,她們希望用這首歌來激勵自己。
?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