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陳厚祥正在編背篼
4月2日上午,蔡家鎮(zhèn)大龍村,一路上郁郁蔥蔥的竹子在春風中拔節(jié)生長。
小路的盡頭的一個院子里,陳厚祥正盤坐在門前的壩子上,手中篾條細長,飛龍游絲,幾上幾下,一個縝密扎實的背篼就有了雛形。
在蔡家鎮(zhèn),乃至李市、白沙等地,凡是買賣背簍的人,都熟知陳厚祥這個人,大家都玩笑似的稱他編的背篼為“半截人背篼”。陳厚祥也自嘲地打趣道:“就算是個半截人,也要靠自己的雙手,為這個家編織出希望和幸福。”
突遭變故,高位癱瘓的他忍受無盡折磨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97年9月14日,天氣晴朗。28歲的石匠陳厚祥同往常一樣,與同村的羅玉祥、劉德福等幾個工友一起去附近的一家石場打工。臨近下班時,石場一處山石突然崩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發(fā)生了。頃刻之間,陳厚祥被石頭牢牢壓住,頓時失去了知覺。工友們見狀,趕緊把石頭撬開,將他抬了出來送往醫(yī)院搶救。經診斷,陳厚祥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柱錯位,脊髓損傷。“損傷了脊神經根,以后肚臍以下感覺功能會有喪失。”當時,醫(yī)生給家屬介紹情況時交代,今后這個病恢復起來是比較困難,大小便沒有意識,如果時間長了,可能造成下肢肌肉萎縮,如果護理得不好,還極可能長褥瘡。
當陳厚祥在急救床上醒來時,已經是兩個月以后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腿完全沒有了知覺,癱瘓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連解大小便都要妻子嚴云剛幫助才行。為了給他治病,嚴云剛甚至賣掉了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
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陳厚祥只能躺在床上,一邊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一邊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勞累,內心更是遭受了無盡的折磨。
學編背篼,堅毅頑強的他撐起窮困的家
照顧自己、下地耕種、撫養(yǎng)孩子……常年累月地看著妻子默默地付出,陳厚祥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床為伴的他開始思考著怎樣尋求出路,為這個家做點什么。
2000年的一天,附近村民溫立芳來到陳厚祥家中串門。溫立芳一邊放下背上的新背篼,一邊抱怨:“現(xiàn)在的錢好用不好找,一個背簍也要10塊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個背篼就10塊錢,為什么不學編背篼賣呢?
陳厚祥的想法得到妻子嚴云剛的大力支持。由于陳厚祥下肢癱瘓,完全不能動彈,妻子嚴云剛就幫他把整根竹子買回來并截斷,先劈成二三指寬的竹塊,再一捆捆放到陳厚祥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陳厚祥坐在地上,用篾刀把竹條劈成三層,剔除最里面一層不能用的,其余兩層加工后留作編背篼用。就這樣,陳厚祥開始了一門全新手藝的自學之路。
萬事開頭難。編第一個,不像,又試編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由于不熟悉刀法,沒有技巧,陳厚祥的手經常被刀和竹子劃破。后來,他索性用創(chuàng)可貼把指頭纏上,才勉強解決了手指被劃的難題。
“整整試編了一周后,編的背篼開始有些像樣了,拿到蔡家街上去賣,賣了5塊錢,好高興喲,終于可以找錢了。”陳厚祥說。他至今還對第一筆成交的生意記憶猶新。后來,妻子將他編好的背簍背到20里開外的蔡家場上賣,但顧客都嫌棄背篼太丑。
陳厚祥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背簍編好。那時,不管手磨起多厚多疼的繭,不管被劃破多少道口子,陳厚祥只要看到妻子的勞累和孩子的弱小,就橫下心來慢慢琢磨如何編好背篼。慢慢地,背篼編好了,顧客喜歡了,陳厚祥妻子的臉上也綻放出了難得的笑容。
圖為陳厚祥妻子幫助砍竹子
精編細作,感恩鄉(xiāng)鄰的他帶動一個產業(yè)
從剛開始的5元1個,到現(xiàn)在的50元1個,陳厚祥編的背篼好看耐用,不但鎮(zhèn)上的人來買,甚至龍吟、李市、白沙、夾灘等地的批發(fā)商也慕名來采購,銷路很廣。
“編好一個背篼一共需要12道工序。”陳厚祥說。從買來竹子到劈成細細的竹條,再編成背篼,全部都靠手工完成。陳厚祥的手雖然粗糙皸裂,但他能把根根楠竹靈巧地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十二道工序,道道都做得那么順手。
陳厚祥告訴筆者,他每天除了吃飯,其余時間都在劈竹條、編背篼。為了多編背篼,他早上5點就起床,晚上12點才睡覺。
“最多的時候每天能編4個,18年來,光是篾刀就用壞了十多把。”陳厚祥算了算,這些年來,附近幾十戶村民的竹子都被他買遍了,大概不少于60萬斤。如今,大龍村也發(fā)展楠竹產業(yè)1000多畝,許多村民因此增加了收入。
18年來,在妻子地精心照料下,陳厚祥的病情略有好轉,可以坐在地上慢慢挪到壩子里編。這些不計其數(shù)的背篼,不僅養(yǎng)大了他的兒子,養(yǎng)活了一家人,還幫助了周邊10多戶困難鄰居,更是讓他的人生有了追求、有了盼頭。
“誰說人生就一定能遠離苦難?既然遇上了,就應該好好活著,對親人負責,對自己負責。”采訪中,陳厚祥一直有說有笑。他說,現(xiàn)在鄉(xiāng)村旅游逐漸興起,他正思考著靠自己的編織手藝干點別的。“編織手藝是互通的,只要給個模型,大部分手工編織品應該都能完成。”陳厚祥也想改進自己的手藝,編些精致的竹筒、竹筐等,做成城里人的旅游紀念品。
陳厚祥,一個高度殘疾的殘廢人,18年編織背篼超過25000個,用他堅忍的毅力,編織出一段自強不息的精彩人生。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liá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