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春華領獎。
在國內的馬拉松賽事上,海外選手常常是領獎臺的主角,但也有中國選手能一舉斬獲冠軍。
3月17日進行的成都雙遺馬拉松賽上,楊春華就以2小時46分01秒的成績率先撞線,力壓第二名的埃塞俄比亞選手,奪得了女子全程組冠軍。
而這位冠軍,有著不一樣的身份。她是一個先天聽障跑者,在無聲的世界里,她的跑步之路比常人要艱難太多。
但她沒有被厄運所擊垮,而是一路跑了下去。她的教練姜華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他們(殘疾人運動員)的堅持和努力,讓我也覺得感動。”
圖為楊春華獲得成都雙遺馬拉松賽女子全程組冠軍。
馬拉松奪魁,她創個人歷史
????????成都雙遺馬拉松的賽道上,四川宜賓女將楊春華從賽道中匹馬殺出。
當她帶著勝利的笑容沖線的一刻,計時器定格在了2小時46分01秒。這一成績,比來自埃塞俄比亞的亞軍選手,快了足足3分53秒鐘。
一名中國選手能站上冠軍領獎臺,已經足夠讓現場觀眾興奮。掌聲和歡呼聲從人群中響起,媒體記者也將長槍短炮對準了她。
直到此時,很多人才發現,這位冠軍和常人有些不同。
當看到楊春華的手語時,人們才知道,原來她竟是一名聽障跑者。
無論是一路上賽道兩旁的嘈雜,還是奪冠后觀眾的吶喊,都難以到達她所在的那個無聲世界。
事實上,這不是楊春華第一次參加成都雙遺馬拉松賽。2018年她就來到這里參賽,奪得了當年女子全程第五名。
此番一舉奪魁,讓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但其實在跑道上,她已經取得了不少榮譽。
在2015年的全國第九屆殘運會上,楊春華就在馬拉松(半馬)項目上以1小時22分52秒的成績奪得了T60級別的金牌,而在那屆賽事上,她個人就狂攬了三枚田徑金牌。
隨后在2017年于土耳其舉行的第23屆夏季聽障奧運會上,她又在10000米項目上奪得冠軍,成為了奧運金牌選手。
除了這些專為聽障跑者設置的賽事之外,如今國內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也成了楊春華的訓練場。
在雙遺馬拉松奪冠前,她就曾問鼎過西昌邛海濕地國際馬拉松賽的半馬冠軍。
圖為楊春華領獎。
從茶廠女工到賽道女王
????????由于條件所限,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楊春華只能用文字進行交流。
對于自己當初為何開始跑步,她已經記不太清,只是不知不覺中,跑步就已經成為了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先天性聽力障礙(屬一級聽障殘疾),很多平常人可以輕松感受到的東西,對于楊春華來說卻難以了解,但即便如此,只要邁開腳步,她也能感受到跑起來的快樂。
15歲時,她就在宜賓筠連縣的全縣職工環城越野賽上一舉奪得女子第二,引起了縣殘聯的注意,從此之后,她開始進行跑步訓練,從此和長跑結下不解之緣。
很快,她在賽道上嶄露頭角,在四川省殘運會上奪得女子800米和1500米比賽冠軍,并打破省殘運會紀錄,但從省級冠軍到世界冠軍選手,中間的路相當漫長。
楊春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2009年從初中畢業,那時她已經19歲。隨后,她進入了一家茶葉廠,成了一名茶廠工人。
第二年,她迎來了自己女兒的降生。工作加上撫養孩子占據了她許多時間,但最終,她還是回到了賽道。
2014年,她被選到了四川省殘疾人田徑隊,開始了專業的田徑訓練。
她的教練姜華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剛入隊時,楊春華可以說是“業余高手”水平。雖然有一定基礎,但要想在世界舞臺問鼎,并不簡單。
提高成績,唯一的辦法只有苦練。一周五天,每天三個小時,每天的跑量多時可達20公里到25公里……楊春華的成績,是用自己的雙腿和汗水跑出來的。
姜華也說,“她是個很有追求的運動員。所以才能和教練站在一起,去訓練提升自己。”
繼續沖刺,抓住這扇窗不放手
????????對于一名聽障跑者來說,日常訓練遠遠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正如姜華所說,由于無法通過口語交流,聽障人士在理解意義方面也會有一些困難,具體到訓練中的各種指示和講解,就更加事倍功半。
“很多時候,只能盡量去簡化自己的語言,或者用其它的方式來輔助交流。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用文字。”為了當好殘疾運動員教練,姜華也去學習了手語。
如今長年的合作下來,師徒之間才建立了足夠的默契,“有時候不用語言,一個眼神或者動作就能起到交流的效果。”
不過對于楊春華來說,苦的不只是訓練場上的任務,也有對家人的思念。
隊伍的訓練地在成都,而她的家人包括女兒都住在宜賓,一兩個月回一次家,甚至更長的時間回一次家,是她的生活常態。
偶爾家人會來到賽場見她,不過她也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有時候,自己還是會忍不住請假回家去看女兒和家人。
而隨著2019年殘運會的臨近,她的訓練日程也相當緊張,想要和家人團聚休假,或許也得等到今年的比賽任務完成之后了。
好在,相思之苦沒有給楊春華的訓練帶來負面的影響。在教練姜華看來,以她的自律性,“狀態再保持四五年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楊春華自己也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自己還想在賽道上跑一段時間,可能要到“35歲到40歲”時再選擇退役。
姜華說,楊春華的成績,一方面是當地殘聯的幫助和扶持,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努力,“他們(殘疾人運動員)身上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地方,比如對一件事的堅持,不停地去努力,讓我也覺得感動。”
“上天給她關上了一扇門,但是留下了一扇窗。她能夠抓住這扇窗不放手,人需要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