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的“百姓創業之家”,墻上一條“鳥吃等食定會餓死人不勤勞窮一輩子”的橫幅格外醒目。10多位農村婦女有說有笑,正在編織汽車坐墊。
圖為喬福軍幫妻子劉宇佳編織汽車坐墊。新華社記者韓宇攝
????????管理員喬福軍的妻子劉宇佳也是其中之一,盡管身體弱小,身高只有一米三,但她靈巧的手指來回穿插,十分熟練。喬福軍的身高也只有一米四,在這群農村婦女中間非常顯眼。
今年45歲的喬福軍,5歲時受傷導致骨膜受損,胸背部出現嚴重畸形。妻子劉宇佳患先天性軟骨病,腿骨極易骨折,行動離不開拐杖。
泰來縣是著名的江橋抗戰發生地,是黑龍江省列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1個縣之一。平洋村人口有83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因病因殘致貧超過60%.雖然夫妻二人干不了重活,但喬福軍會開車,前些年他買了一輛小貨車,在齊齊哈爾市跑業務。后來又在泰來縣江橋鎮買了3間房屋。天有不測風云,2006年喬福軍的母親患乳腺癌,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面對困難,喬福軍表現得比健全人還堅強。“那時我還從平洋村販西瓜,拉到江橋鎮賣,掙點零花錢。”讓他欣慰的是,2007年妻子劉宇佳生下健康的女兒,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和希望。
為給母親看病,喬福軍不得已把賴以棲身的3間房子賣掉,還了外債,開始了租房生活。在12歲的女兒喬欣怡記憶里,這些年前后搬了四次家。
圖為喬福軍與妻子劉宇佳在自家廚房里準備晚飯。新華社記者韓宇攝
????????2009年母親去世后,喬福軍帶著妻女和雙目失明的父親,來到河北廊坊賣早餐。有一天大清早,兩人騎著三輪車,不小心車翻了,豆漿、包子散落一地。從地上爬起來,夫妻倆抱頭大哭。
“我和妻子都有殘疾,孩子又小,受的辛酸苦楚就別提了,也沒掙到啥錢。”2014年喬福軍一家又回到平洋村。“那時候沒啥收入,住的地方也沒有,真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劉宇佳哽咽著說。后來,村里給他們租了房子,才把生活安頓下來。
圖為喬福軍坐在家中炕上打電話,女兒喬欣怡趴在一旁寫作業。新華社記者韓宇攝
????????改變從2015年開始。全國上下吹響“打贏脫貧攻堅戰”號角,喬福軍一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縣殘聯知道喬福軍家境后,多次入戶走訪。他被聘為泰來縣殘聯專職委員,負責聯系平洋鎮的殘疾人。
平洋鎮共有1000多名殘疾人,忙的時候,喬福軍一整天都在外面。工資從最初的每月700元漲到去年的每月1200元。
生活有了起色之后,喬福軍沒有躺在扶貧政策上繼續“伸手要”。“駐村工作隊、村干部等經常到我家宣講政策,噓寒問暖,我就想,我們兩口子已經給大家添了麻煩,我年紀還不算大,多少還有點勞動能力,得自食其力。”
圖為平洋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時興瑞(右)跟喬福軍一起探討手工編織增收項目的發展前景。新華社記者韓宇攝
????????為了增加貧困戶收入,泰來縣從江蘇引進一家專門生產汽車飾品的企業,手工編織汽車坐墊的扶貧項目應運而生。去年3月,這家公司在平洋鎮舉辦手工編織培訓班,喬福軍夫妻倆都報了名。
“當時我們就憋了一股勁,暗下決心,不學拉倒,學就學好。”喬福軍和妻子起早貪黑研究編織技術,手上磨了不少泡。作為第一批學員,夫妻倆掌握了熟練的編織技術,去年靠編織掙了4000多元。
喬福軍還當了“師父”。他這樣激勵別人:“我一個殘疾人都不服輸,你們還能服輸?!”經他教會的“徒弟”就達30多人,村民劉淑華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期培訓沒參加上,是喬福軍教會的。他身殘志堅,我們都佩服他。”正在編織的劉淑華有個線頭接不上,叫來喬福軍,他很快就接上了。
2018年6月,平洋鎮投資20萬元購買了140平方米臨街房屋作為手工編織基地,命名為“百姓創業之家”,喬福軍被聘為管理員。他們一家搬進管理員室,結束了租房生活。
“以前屋子又小又黑,現在住得寬敞明亮,是我最喜歡的。”喬欣怡說。
圖為喬福軍(前中)給身有殘疾的村民示范汽車坐墊手工編織技術。新華社記者韓宇攝
????????去年,泰來縣舉辦為期8天的“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暨巧女編織項目培訓班”,喬福軍當了主講人。“擺脫貧困,首先從精神上與貧困絕緣,不等不靠。”喬福軍把這當作“秘訣”。
在泰來縣組織的“身殘志堅,脫貧光榮”的演講會上,站在臺上的喬福軍雙臂一舉,驕傲地告訴大家:“我于2018年光榮地脫貧了!美好生活是干出來的。感謝政府搭建的平臺,讓我們殘疾人也能靠勤勞的雙手掙錢,實現人生價值。”
在喬福軍帶動下,村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編織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