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軍操作經他改良后的鉆頭研磨機
圖為李軍與他的徒弟在調試內置電機電動滾筒
圖為李軍與他的發明機器
在陽江市江城區沿江西三路的一條老巷里,狹窄的里弄有一棟二層老屋,外墻斑駁,里面擺滿了各種機器零件、設備和工具,掛滿了各種新奇百怪的器物,這是殘疾人發明家李軍的“科研基地”。
從小酷愛發明創造
年近五旬的李軍從小在陽江國營造船廠長大,受家庭環境的熏陶,他打小就對機器的制造、組裝、拆卸有興趣。讀書的時候,李軍經常參加各類發明比賽并屢獲名次,空閑時間常到附近的機器加工廠幫忙,掙點零花錢。
“我從小就愛琢磨事,想到什么事就馬上去做?!崩钴娺呎f邊抽出一張衛生紙,靈巧地撕下一段,再將這一段撕成兩條,像兩條飄帶一樣,在手上一扭,在大腿上一搓,一條繩子就出來了。
長大后的李軍在服裝廠、五金廠當起了機器維修師傅。1992年,一次機器操作意外讓他跌入了人生低谷。李軍右手手腕部位一條骨頭粉碎性骨折,最終截掉了5厘米,經鑒定殘疾等級為四級。至今,他右手活動用力仍有影響,一到回潮天舊傷處隱隱作痛。談起這事,一向樂觀開朗的李軍語氣也變得沉重起來。
發生意外后,手上少了力氣,李軍干起機器方面的活來很不方便。李軍來到北京,轉到裝修行業,但也只能做些輕活,打打下手。即便如此,李軍對機器制造的興趣沒有絲毫減退,一有閑暇時間就自己琢磨技術,或是到高校旁聽,學習機器制造方面的理論知識。
堅定走上創業之路
北漂多年后,李軍回到家鄉陽江,盼望實現深藏在心底的機械夢。2013年,李軍注冊成立了立潔自動化清洗設備廠,開始了創業之旅。
“機器本來就是為人服務的,也是有頭腦的人制造出來的?!崩钴娮叩酱箝T旁的鉆頭研磨機旁,坐上自制的可移動凳子,一邊操作,一邊介紹,傳統的鉆頭研磨機,手上不方便的人根本操作不了,手容易抖動,東西容易磨壞。李軍改進過的這臺就不用擔心手抖的問題。
“腦子一刻也閑不下來,一閑下來整個人就會不舒服,一有什么好想法,就會馬上動手去做?!崩钴娬f,他看見生活中的物品都會想想:怎樣才能讓這些東西用起來更方便、更美觀呢?
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各種新奇物品琳瑯滿目:排氣扇、梯子、洗衣機、脫水機等都是經過他改造的,甚至還有一臺上世紀80年代的舊收音機。李軍與他收的徒弟在現場向筆者演試了他設計改進的內置電機電動滾筒的功能,這種電動滾筒比傳統的外置電機電動滾筒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靈巧實用,外表看似簡單,但里面包藏的技術含量卻凝聚了李軍的多項發明。多年來,李軍在生產機械方面研發、改進設備近50種,在生活用品方面研發和改進物品上百種。
“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你若不想做,總會找到借口;你若真想做,總會找到方法?!边@是李軍掛在墻上的座右銘,也是他做人做事的寫照。
技高不怕巷子深
2013年的陽江刀博會,李軍自主研發的不銹鋼自動鉆孔機受到歡迎,很多客戶主動找到李軍,希望能訂購這種機器。李軍以每臺15800元的價格賣出了20多臺機器,之后訂單卻越來越少,幾乎沒有客戶再來購買。李軍出去一調查才發現,客戶購買一臺機器以后就自行仿造。這給李軍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同時也讓他明白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吃一塹,長一智,在往后的發明制造中,李軍格外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他研發的電動松布機于2015年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這種松布機在陽江本土中小型服裝廠已廣泛使用,李軍現在準備向全國推廣。
“這里是生產五金的老街,周圍沒有人不認識我的?!敝車娜硕贾览钴姁圩聊ナ虑?,愛發明創造,時不時會到李軍的工作室看看有什么新鮮玩意。每一件物品都凝結了李軍的創意與汗水,但他從來都是樂觀開朗,對工作和生活充滿激情。
李軍表示,接下來會將更多的心思放在生活用品上,手套、衣架、紙巾盒等都是他研發改良的方向。目前,他正在準備參加一年一度的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為殘疾人爭光,為陽江爭光。
銹跡斑斑的大鐵門,上面掛著“立潔自動化設備廠”的牌子。看著門前深深的老巷,李軍笑著說:“我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睂τ诶钴妬碚f,其實是“技高不怕巷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