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殘聯微信號2月26日消息,如今我們身處戰“疫”的吃勁階段,一點都不能松懈,社區基層就是“戰場”,阻擊疫情就是命令。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一直堅定在蔡鈞任心中從未動搖過的信念。
蔡鈞任是前山街道中山亭社區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人員,同時是一名肢體傷殘人員,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沒因身體的特殊原因找借口,也沒因行動不便而退縮,而是全身心投入到這場保衛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疫阻擊戰中。
圖為資料圖
主動報名 守衛家園
今年37歲的蔡鈞任,上大學時候因傷病導致肢體殘疾,經過長達9年的傷痛折磨后,接受雙側髖關節置換手術,2011年恢復健康,回歸社會并通過香洲區專職社區工作者招聘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現已扎根社區10年。雖身殘,但志堅,這次的疫情暴發后,本來社區沒有安排其回單位值班,但疫情一直牽動著他的心,當得知社區從大年三十開始要安排值班時,他第一時間主動報了名,自告奮勇請求參與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
自愿放棄休息時間,在各小區內大門口輪班值守、檢查、勸返外來車輛,成了這個春節蔡鈞任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現在我們每個小區都有義工參與防控工作,大家與物業有關人員擰成一股繩,共同鑄造社區居民安全的堅固城墻。”蔡鈞任激動地說道。
蔡鈞任坦言,在小區內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確實也遇到諸多難點。“隨著返工、返學的人員逐漸增多,社區內租戶回來的也逐漸增多。2月10日晚上我值守的時候,就有一位從疫區趕回來的租戶被我鐵面無私‘攔截’了。”蔡鈞任說道,有家不能回,租戶出現抵觸心理,我也是很能理解,但大局面前,必須狠下心。遇到這種情況,我每次都耐著性子勸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圖為資料圖
身殘志堅 勇挑重擔
作為中山亭社區第三網格網格長,他和同事每天往返于各小區間,核實上級各部門下發的各種排查名單名單和居民反映返珠對象;為每戶隔離對象建立居家服務微信群,為隔離對象買菜、生活用品,倒垃圾,為有需要的隔離對象進行心理疏導,送上暖心服務。第三網格本身居家隔離對象多,家庭情況復雜。網格內有一戶湖北返珠家庭,隔離期間因特殊原因需要繼續延長隔離時間,家庭成員變得急躁,每天通過各種方式反應各種訴求,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在疫情當前,蔡鈞任敢于當擔,一是耐心向隔離對象傳達解讀珠海疫情防控每條政策,讓當事人明白隔離有理有據。二是盡量滿足隔離對象的生活需求,除了每天協助購買生活必需品外,當隔離對象說家人隔離太久想吃火鍋,蔡鈞任第一時間跑遍附近的3家”錢大媽”為其購買指定的肉菜和做酸菜魚的食材,讓其在家里也能解饞。三是積極把該隔離對象的情況向上級匯報,確保其能在確保健康的情況下按時解除隔離。按照“隔離不隔心”的原則扎實做好人性化服務,讓當事人能安心在家,不給社區添亂,給社區疫情防控上了一道“保險繩”。
圖為資料圖
迎難而上 黨員模范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既是誓言,也是使命。我們不知道疫情哪一天結束,但我們不會懈怠。既是為了大家,也是為了我們自己。”這就是蔡鈞任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
2月16、17日的兩個夜晚,寒風呼呼刺骨,正在值守的蔡鈞任拖著瘦弱疲憊的身體堅守著其負責網格的路口,給每個過往的人員測量體溫,生怕漏掉一個。同事們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勸他注意休息,可他總是閑不下來。交班之后稍事休息,他再次出發,去給各個檢測點消毒,之后便和其他網格員奔走在他所負責的居家隔離人員家中,每天兩次上門檢測體溫。蔡鈞任已經和他們非常熟絡,除了體溫檢測,還會開展健康宣教,指導他們正確佩戴口罩及洗手方法。不值守的時候,還要坐在辦公室整理排查回來的數據……就這樣,一天又在匆忙緊張中度過。
近段時間以來,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從未完整休息過一天,像一面高高飄揚在轄區防控疫情斗爭主戰場的旗幟,始終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戰斗姿態,堅守在一線、奮戰在一線、沖鋒在一線,展現著黨員隊伍的精神風范。
作為2019年年度香洲區先鋒黨員,蔡鈞任在去年10月份還代表廣東省殘聯前往山東參加“第三屆全國殘疾人專職委員知識競賽”榮獲學習之星“三等獎”,為廣東省殘聯爭光。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幫助了我,我要在我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和所有社區工作人員一樣,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卻活躍在最前線。當大家足不出戶的自我隔離的時候,他們靠一個口罩一個記錄本,每天敲開一個個關上的門,排除每一個隱患,筑起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圖為資料圖
讓我們一起為蔡鈞任點贊,為仍然抗戰在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點贊!向他們道一聲:謝謝!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