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青年的最高獎項——第二十二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10人10集體收獲了這項含金量很高的榮譽。
張瑩瑩
“多元、融入、平等、參與”
殘障人士一樣可以
2018年10月24日
習近平總書記
到深圳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視察時
見到了一位特殊的女孩
聽完她的相關介紹后
總書記連說了三個“好”
她,就是張瑩瑩
圖為張瑩瑩
今年31歲的張瑩瑩自幼患小兒麻痹肢體殘障,導致雙腿肌肉萎縮零肌力,童年都是蹲在地上爬行。隨著年齡的增長,張瑩瑩沒有因為肢體的缺陷而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反而因為自體的經歷,張瑩瑩更加明白殘障人士需要什么,她的心中逐漸燃起一團火:要為殘障人士做點什么。
她與三位殘障朋友創辦了深圳市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慈善組織),并創辦科技助殘就業企業。從2011年起,張瑩瑩開始從事殘疾人助殘就業幫扶工作,一做就是九年。
圖為張瑩瑩
九年間,她帶領團隊殘障者創辦4家社會組織,2家企業,探索出一條適合殘障者的“多元化就業”創新模式。
在高科技互聯網時代,勞動變成了動一動鼠標、敲一敲鍵盤,就可以創造無限的價值。深諳此道的張瑩瑩想到,在互聯網+就業的經濟形勢下,也能讓殘障者這個龐大的群體有尊嚴地融入主流社會,用科技的手段解決殘障者就業,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2018年,張瑩瑩與龍華區殘聯籌劃創辦龍華區殘障者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項目,這個項目落地于殘疾人比較集中的民治街道,她給這個項目其名為“龍華區IC愛創空間”。這個空間成立以來,為創業初期及有創業意愿的殘疾人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務,為他們提供包括資源對接、財稅服務、法律服務、心理干預服務及培訓服務等一系列服務,幫助殘障人士快速成長。張瑩瑩團隊認為,用創業帶動就業,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價值。
圖為張瑩瑩
為了幫助視障朋友打開就業的多種方向,張瑩瑩的團隊增加了化妝師、講師、軟件開發程序員、話務員等10余種崗位;為了提高障礙人士社會參與,打破社會對障礙人士的認知,張瑩瑩帶領團隊前往廣西東蘭、鳳山2縣城,為殘疾人進行心理輔導、就業上崗培訓,幫助當地貧困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幫助他們早日脫貧,重拾生活的希望。
在為殘障者提供就業創業機會的同時,張瑩瑩更沒有忽略殘障人士的心理需求,她和團隊在工作中不斷地激勵殘障人士積極地融入社會。
她們一行人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企業進行分享,還將這件事做成了一個項目。許許多多殘障朋友通過講述的形式講出了自己的心聲:
殘障只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方便,但我們為了生活奮斗的精神和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的勇氣從來沒有停止。
在張瑩瑩和團隊的努力下,一些殘障朋友們通過殘障者英語班提升英語水平,有的走進了外企,獲得了高薪崗位,有的開始從事翻譯工作,“尊嚴和獲得感”一點一點地滲透了更多的殘障人士。
“多元、融入、平等、參與”,這八個字是張瑩瑩的事業方向。對張瑩瑩來說,幫助更多的殘障者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改變命運,擁有精彩的人生,是她畢生的責任與使命,也是她對自己的要求。
多年來,這個身材小小,總是鼓勵著殘障朋友的女孩用她的行動,幫助那些和她擁有相同“命運”的人,打破身體和思想的限制,讓他們,也讓自己多了更多對自我的接納和生命的認識。不服輸,不認命,或許就是對張瑩瑩的最好注解。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