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建絡對待自己的牛像親人一樣愛護
圖為李建絡在放牛
圖為平時李建絡都是自己生火做飯
在陽江市陽東區東城鎮城郊的一處果園里,每天都會出現一個拄著拐杖忙碌的身影,放牛、喂雞、打理果園,然后去周邊工廠打零工。他叫李建絡,右腿因殘疾行動不便。黝黑粗糙的皮膚和長滿老繭的雙手,是他勤勞的最好見證。
今年41歲的李建絡,因3歲時發燒用藥不當導致身患小兒麻痹癥,右腿嚴重畸形,只能依靠拐杖輔助走路。初中畢業后,因家里經濟困難,李建絡便早早出去做零工。“只要勤勞,就能解決溫飽問題。”這是李建絡常說的一句話,從1998年開始,李建絡開三輪車拉客,開拖拉機幫人耕田,到皮鞋廠打工……李建絡靠著自己的勤奮自食其力。
2017年,李建絡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他利用扶貧幫扶資金和陽江市殘聯給予5000元創業扶持金,又向親朋好友借了8000多元,共投入3萬多元在朋友的果園里養殖雞鵝,開始了創業之路。
正當李建絡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之時,2018年的“山竹”臺風,一下子把他投入的3萬多元打了水漂:新建的雞棚被毀,1500多只雞鵝還未上市就陸續死亡。面對突如其來的損失,李建絡沒有氣餒。“只要人不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就一定餓不著。”后來,幫扶單位支持2.8萬元,加上借的4000元,李建絡又投入3.2萬元買了6頭牛。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牛陸續產下牛崽,牛的數量一度增加到11頭。
為了供女兒和兒子讀書,李建絡一面打理果園和放牛,一面去附近工廠做臨時工,每天工作近13個小時,努力維持家庭開支。2019年李建絡陸續賣掉7頭牛,用來供兒女讀書,并還清了債務。“我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們多讀點書,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李建絡說。
如今,李建絡每天依然十分忙碌,生活漸漸好起來的同時,他還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去幫助其他殘疾人。“之所以有今天的生活,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我始終充滿感恩。”李建絡說,能幫到別人是他最快樂的事,并通過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用愛心去回報社會。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