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意別人怎么看,能夠活出自己,這才是內心真正的強大。”鄧儉輝今年三十歲,現在是肇慶市殘疾人游泳隊的隊員。三歲時的一次意外,讓他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積極向上地生活。
圖為鄧儉輝炒菜。新華網李相博攝
“大概五歲的時候,開始慢慢學習用腳吃飯,我想著自己長大了以后,生活上都是要自理的,我必須要用腳學會每項生活技能。”鄧儉輝說。
圖為鄧儉輝換好泳褲來到常去的山澗。新華網李相博攝
2004年恰逢錦標賽,肇慶市殘聯來到鄧儉輝所在的村鎮“選苗”,他很幸運被選上了。“在田徑隊訓練了一個星期,我說我還會游泳,他們安排我到游泳池,教練叫我去更衣室先把衣服換好,穿上泳褲。當我站到游泳池跳臺那里,心情很激動,看到水了,一下子就往池里面跳,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標準池。”
“我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每遇到一件事情,比如說這件事情比較困難的,我要去克服,怎樣去把這件事情解決,不靠任何人。”通過首次在標準池的嘗試,鄧儉輝從田徑隊轉到游泳隊,開始了他的游泳生涯。
圖為鄧儉輝在游泳池里游泳換氣。(資料圖廣東省肇慶市殘聯供圖)
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鄧儉輝百折不撓,比別人多了份堅持。“那時候就給自己立下一個目標,在未來的比賽里面,我必須要拿一個第一名,用最好的成績來報答我的父母。”幸運總是眷顧努力的人,2006年他第一次拿到第一名。
圖為鄧儉輝從水中躍出。新華網李相博攝
“剛開始的時候,我沒有了解到基本功,游起來特別辛苦,當時是有想過放棄的。每天訓練很辛苦,回到宿舍里面,我問自己要不要退出來,我還能堅持下去嗎?如果退出來的話,我能干點什么,我沒有其他的選擇,我選擇了做運動員就必須要堅持。”鄧儉輝說。
圖為鄧儉輝使用手機。新華網李相博攝
目前,鄧建輝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父母打散工和自己修摩托車。家里筍干、芋干、蜂蜜之類的產品也會拿到鎮里、縣城銷售。
圖為鄧儉輝在更換摩托車輪。新華網李相博攝
“我小時候就特喜歡機械這類的東西,我在想我可不可以學,我要學會維修,最起碼能保證家里面那輛摩托車不用拖到鎮上面去修。我反復拿自己的車去研究,慢慢掌握了這些知識。”提起修摩托車,鄧儉輝笑著說,他的愛好變成了他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
鄧儉輝架好手機準備拍攝。新華網李相博攝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鄧儉輝在家無聊,想起了自己許久未登錄的抖音,他看一些視頻,想著自己也可以拍一個試試,“每天有空的時候就拍點自己的生活,維修、煮飯、煮菜之類的。現在這個號,粉絲量有3.3萬,作品量有40多個。”
圖為手機記錄下了鄧儉輝修理車的過程。新華網李相博攝
看著粉絲一點點多起來,鄧儉輝感受到自己被關注了,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在未來他希望自己能拍更好的視頻,激勵更多人。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