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沛同今年44歲,是東莞市麻涌鎮華陽村的殘疾人專職委員。專職委員身處殘疾人工作的最基層,事情多,工作累,2012年至今,蕭沛同在這個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平凡崗位上已經干了八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心中時刻關注殘疾人,同他們交朋友,彼此建立濃厚的感情。他是操持村委殘疾人大家庭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操心,他把他的愛心與無私都奉獻給這個特殊的群體。
華陽村的“貼心人”
剛接手工作時,為了盡快熟悉業務,蕭沛同每天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入戶隨訪。“這家存在一戶多殘的情況,重新整合聯系方式”“那家殘疾人收入太低,需要為他們介紹福利企業”……走訪過程中,他一旦發現問題,便及時幫忙解決。東莞有32個鎮街,其中麻涌鎮的殘疾人數為5200人,居鎮街之首,僅華陽村就有持證殘疾人462名。蕭沛同在走訪了解本村殘疾人的基本情況中,對其殘疾類別、等級、地址、聯系方式等進行詳細登記,并迅速掌握他們的康復需求、就業意向、專業特長、殘疾學生及其家庭的實際困難等情況。
“以前的殘疾證號碼是6位數,如今變成了20位數,現在殘疾人服務的面更廣了,福利也更好。”只要是關于殘疾人的補貼、福利待遇等內容,蕭沛同都能倒背如流,如今他還常常關注政策變化,儼然成了殘疾人服務方面的“專家”。
自從當上專職委員,蕭沛同的手機24小時開機,周六日也常常需要工作,偶爾還會把女兒叫來幫忙。在蕭沛同的辦公柜中,分門別類地將華陽村462名殘疾人的情況收集在檔。這其中包括有智力殘疾、聽力言語視力殘疾、肢體殘疾等。蕭沛同說,每一位殘疾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在為他們提供服務時,要時常走訪、關心,才能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
馮伯因嚴重風濕導致偏癱,蕭沛同時常前往他家跟進居家康復治療師服務,還督促無障礙改造。天冷了,他去給馮伯做按摩,陪他聊天;天熱了,他去給馮伯收拾被褥,更換寢具……就是這樣無微不至的服務,讓村里的殘疾人都將蕭沛同當成了貼心人,“有困難就找阿同”。
“愛心,耐心,細心”
“由于殘疾人身體的特殊性,以及其家庭的經濟原因,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不多,這決定了他們的接受能力不能和健全人相提并論,也就決定了我們在工作過程中要有一百二十分的愛心和耐心。”這是蕭沛同多年的工作感悟。
梁伯去年秋季中風,脾氣也變得暴躁。蕭沛同去探訪,梁伯大聲呵斥:“我腦中風,又有風濕,走不了路,隔天要做治療,治療一次上百元。我領了殘疾證,有什么好處?”蕭沛同心平氣和地說:“現在政府很關心殘疾人,你的問題我向上級反映,很快就會得到解決的。”一個月后,蕭沛同把輪椅送到梁伯家,還為他申請到重度殘疾人補助金,梁伯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耐心就是面對無聊繁瑣的工作時,能夠堅持不懈地去重復做,不急不躁,直至完成。在日常工作中,時時處處都要求我們有耐心,做到誨人不倦。”給聽力殘疾又不識字的老人講解《殘疾人保護法》,由于耳朵不好且缺少文化知識普及,老人接受力不強,蕭沛同便大嗓門地一遍又一遍反復解釋,直到老人面帶微笑滿意地離開……這就是他的耐心。
不管是大事、小事、急事、難事,只要是殘疾人的事,蕭沛同都在第一時間及時接待、登記、解答,每天下班前將涉及殘疾人切身利益的事寫入工作日志。“專職委員的工作就是提供詳細周到的服務,這種服務大多是繁瑣的,如果沒有每天記錄的習慣,單憑大腦記憶我們可能會記不全面。同時,我們也還能從中看到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哪些方面還需完善。”
每年每月每日,蕭沛同都是如此細致地對待殘疾人工作中的每件事。他的愛心、耐心、細心,也在其中點點滴滴地體現出來。
疫情不退我不退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國。蕭沛同主動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與村委會的同事們一起,加班加點為轄區內所有的樓棟張貼《致湖北返莞人員的一封信》《倡議書》《至廣大市民的一封信》和用于預防病毒的“明白紙”等疫情防控宣傳材料,確保社區居民能夠及時了解、掌握科學的防疫方法。
疫情期間,他帶著駐村工作隊走進每一戶殘疾人家里,耐心細心地引導他們做好疫情防范。對聾人及重度殘疾人,通過紙和筆進行交流;對精神障礙殘疾人,便向其家人進行防疫知識宣講,并囑咐他們一定要在非常時期照顧好精神障礙殘疾人的生活起居。蕭沛同說:“我的目標就是守住這個地區,守護住村民的生命和健康,疫情不退,我不退!”
他任勞任怨,認真為居民測體溫、進出登記、發放出入證,并做好外來人員核查工作。在站崗執勤期間,他主動要求值夜班,把白天值班的機會留給其他人,從未因個人家庭原因請過一天假、遲到過一次。
作為一名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蕭沛同義不容辭,勇往直前,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守護一方平安。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和實際行動,為社區一線抗擊疫情筑起一道堅強屏障。
12月10日,東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蕭沛同獲得了東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對此他感到非常激動,“這既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我將繼續做好殘疾人服務工作。”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