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殘聯組織的“助殘脫貧小康路”采訪團來到乳源瑤族自治縣,探尋曾國華背后的故事。
乳源瑤族自治縣乳城鎮新興村委曾屋村,住著“半個人”,名叫曾國華。在他兩歲時,因當時醫療條件還比較落后,母親得了水腫,沒有及時救治而離開了人世。
2020年8月30日上午,我們就和蝸牛公益的志愿者楊雄偉、鄧瑩麗等人來到了乳源縣東坪鎮東田村委會牛圍山拜訪傳聞中的“半個人”,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曾國華從小聽話懂事,17歲就出來打拼了,開始是做木材、煤炭生意;26歲開了家飯店;31歲便與人合伙在深圳開了間酒店,負責大堂管理。
1995年,因腦梗阻住院,醫生建議做開顱手術,后因檢查心臟有問題,只能保守治療。俗話說“人倒霉的時候喝水都塞牙縫”,曾國華后又因一次感冒引發肺炎而住院治療,就在住院期間,他從床上摔了下來,而后便成了植物人,經過半年治療后才逐漸蘇醒,可他的左半邊上、下肢體已全然無知覺,癱瘓在床。從此,曾國華比之前多了一個證——二級肢體殘疾人證,人卻比之前“少”了一半,成了“半個人”。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在他最需要家人陪伴、照顧的時候,曾國華的妻子跟他離了婚,帶著兩個兒子離他而去,至今下落不明。遭受身體與情感雙重打擊的曾國華,傷心欲絕,拖著半邊殘廢的身體,繼續經營他的酒店。
也許是心情還沒有平復,缺乏法律常識的曾國華因一時沖動,于1999年某一天,召集幾個人,將欠他錢不肯還的無賴痛打了一頓,結果把對方打傷,而后又把他家的財物強行搶走以作抵債。殊不知自己這樣做已觸犯了法律,最后被判了20年有期徒刑。
服刑期間,在獄警的幫助下,他重新振作,改過自新。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一有空就學習,勞作之余還堅持寫文章,發表在羊城晚報、省監獄報等報刊上。因各方面表現良好,于2009年提前釋放。出獄后,曾國華靠著能活動的右半邊身體,出租三輪摩托搭客以賺點生活費。
2010年,他七拼八湊跟親朋好友借了點錢,買了二十多只羊搞起了種養。眼看生活有了點起色,可是命運卻好像總喜歡跟他開玩笑似的,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2015年1月,曾國華的心臟病發作了。那一年,他一次性進行四個手術:心臟搭橋、搭支架、瓣膜修復、心臟清血,最后,曾國華終于撐了過來(他的主治醫師說他的手術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可也因此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生活也愈發步履維艱了。他沒有因此而氣餒,每當別人看見他胸口那道長長的疤痕,就跟他開玩笑,問他是不是和別人打架留下的“軍功章”,曾國華都會笑答:“哪兒的話,這是一條拉鏈,里面裝著的可是價值30多萬元的機器呢!”
再堅強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不堪重負的他,雖曾經也想過“死亡”,可當想到有那么多熱心人幫助自己,政府那么關心自己,想到“人生本來就似一場戲,即便無人鼓掌,也要優雅謝幕,那樣才不枉別人的一片苦心和自己曾經的認真付出。”這句話,于是,曾國華便收起了輕生的念頭。
手術后,曾國華更加堅定了勇于向命運挑戰的信念,繼續踏上他的艱難創業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曾國華被評為乳源縣創業示范帶頭人;2016年加入了乳源瑤族自治縣淦華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網上交易,最多的時候一天可賣出三百多只雞,同年,曾國華被評為東坪鎮先進個人稱號;2017年被評為農業科技培訓優秀干部;2018年被列為精準扶貧戶、低保戶。他自強不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政府幫扶,在乳源縣東坪鎮東田村委會牛圍山,承包了14325畝山林,圍繞農業及旅游兩大優勢,搞起了瑤鄉農業生態種養項目,將其打造成農業種植、生態養殖、旅游觀光、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他也被評為東田開發區農業推廣先進分子。
然而,2019年的一場豬瘟,曾國華的豬圈也未能幸免,一下就死了36頭豬,損失20多萬元,他又陷入了連買鹽的錢都沒有的艱難境遇,57歲的他更顯蒼老了。
盡管每個月還要進行心臟復檢,每次都要花費三四百元;盡管每天靠“華法靈”控制血液粘稠度,然而,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曾國華,依舊拖著殘缺身體,早出晚歸,奔走于山野間:種竹子、喂豬、喂雞、放羊,砌豬圈,搭雨棚。他經常對別人說:“人殘心不殘,風雨再大也不怕;心若殘,人不殘一切還是白搭。”
為了能節約資金,行動不便的曾國華仍然用他那半邊身體與命運相纏斗,忙前顧后地干活,別人也許只需三兩個小時就能完成的活,他得花上一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如搭雨棚,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隔熱效果,他獨自一人,先把長8米,寬1.05米的大鐵皮瓦扶起斜靠墻上,然后再慢慢爬上屋頂,小心翼翼地把鐵皮瓦一點點拉上去,蓋好一層鐵皮瓦后,中間再鋪一層泡沫,上面又蓋一層鐵皮瓦,用螺絲將三層瓦頂固定,最后用電焊把鐵皮瓦焊緊。這一套“程序”下來,他已成快散架的“汗人”,如此等等,但凡自己能獨立完成的,即便用蝸牛般的速度,他也毫不言棄。
一個人的日子里,曾國華經常忙得早餐、中餐一起解決,或啃啃包子填下肚子、吃個泡面就是一頓。曾國華常常一干就是凌晨一兩點,臨睡前還要再看兩篇文章,一天的勞作才算完結。如若實在需要別人幫忙的,他都盡量請殘疾人幫忙,隔三差五的,曾國華還得用他不靈活的身體,騎上三輪摩托車到距離農場十多公里遠的侯公渡鎮上去買飼料。
在政府的幫扶下,2020年,曾國華種植竹筍二萬棵,喂養了30多頭豬、兩百多只雞、一百多只羊,還有二十多箱蜜蜂,規模收入預計年度凈利潤達50萬元,終于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我問他:“您最難忘的是什么?有沒有恨過誰?”他說:“我最忘不了的是政府對我的幫助。自己曾經蹲過監獄,可是社會沒有拋棄我,我已經是‘半個人’了,我沒有理由去恨誰,只想著以后能夠把農場擴大,然后把農莊蓋起來,豬圈里至少有50頭豬以上,然后請一些殘疾人幫忙,盡自己的一份力為更多的殘疾朋友解決就業問題,不要拖政府的后腿,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臨走時,曾國華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搞一個光伏發電(系統),種靈芝、山桐子,帶動一批殘疾人創業,為他們排憂解難,為國家出一份力,報答黨和國家十年的挽救之恩。
?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