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門按下的一瞬間會發出“咔擦”的聲音,這仿佛是每一位攝影師記錄難忘時刻的儀式感。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聽到相機快門發出的聲音呢?
據統計,我國現有近3000萬名聽障者。對于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孩子來說,我們習以為常的聲音,都是他們的世界里遙不可及的奢望,例如清脆的快門聲,部分聽障者從來都沒有聽過。
“如果沒有聲音,那就用無聲的快門讓生命充滿色彩吧。”朱習是珠海一名攝影記者,2014年,她發起了“快門無聲”公益項目,教聽障孩子學習攝影,讓他們用攝影和世界對話,并希望借此喚起社會各界對聽障青少年的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
六年來,“快門無聲”不斷努力,舉辦攝影夏令營、攝影展、攝影采風等活動,并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攝影專業手語教材,共培養了來自珠海、中山的133名聽障學員。
為了記錄這一公益項目,由晏激洪導演,唐曉宇、張劍宇拍攝的微電影《快門無聲》,向社會各界傳達了項目初心,讓更多人關注聽障群體,促進聽障人士平等地融入社會。近期,該片還在第六屆“南粵金影獎”廣東公益微電影大賽中,榮獲最佳攝影獎、最佳微電影獎。
愛心匯聚機緣巧合組成公益項目
從責任編輯到攝影記者,朱習身上有著“硬核”的攝影技巧和實操經驗。1997年,朱習帶著相機和100多個膠卷,花了3個月時間,只身一人徒步穿越三峽,用相機記錄下這片即將消逝土地的最后變遷。在走訪拍攝中,朱習發現三峽家園變遷,導致當地孩子們的何去何從成了問題,深受觸動的她拍下了大量珍貴影片。
后來,她更在珠海推出了第一個個人攝影展覽,展出記錄三峽的照片,并以此為契機,開展《朱習徒步走三峽攝影展》暨為三峽的孩子獻愛心活動,邀請了13位三峽師生前往珠海生活、學習一周。“我希望能給大山里的孩子們一個機會,讓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籌備了這次愛心活動。”
進入了攝影的“世界”之后,朱習發現,其實攝影能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感和看法,甚者,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那么,如果教聽障孩子學習攝影,是否能為他們打開另一扇窗呢?攝影能否成為滋養和陪伴失聰孩子心靈的一項藝術?”這樣的想法開始在朱習的腦海里萌生。巧合的是,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黃小賢向朱習發出邀請,希望她能來教導失聰孩子們學習攝影,朱習馬上捉住了這次實踐機會,答應了校長的邀請。至此,“快門無聲--失聰青少年攝影培養計劃”公益項目便有了雛形。
攝影留住了時間改變了他們
一個項目的運營和維護,不是簡單的事,經過一年的反復琢磨和籌備,在克服了與聽障青少年溝通、講師資源不足、運營經費緊缺等問題后,2014年10月23日,珠海特殊教育學校攝影專業課正式開課,“快門無聲”項目正式啟動,聽障孩子們也由此開啟了新世界。
為了能讓孩子們理解攝影這門藝術,朱習的手語技巧不僅從“門外漢”進階到“專業戶”,她還與團隊共同研發出730多個攝影專業手語詞匯,成為了我國繼計算機、體育、理科和美術四門手語之后的第五門專業類手語。此外,團隊還篩選出常用的300個攝影專業手語詞匯,拍成教學視頻,并于2018年,在珠海舉行《攝影專業手語》教學視頻首發儀式,成為了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攝影專業手語教材。通過這些視頻,人們可以簡單地學會攝影專業手語,這也有助于更多攝影家志愿者更好地參與到公益中來。
隨著“快門無聲”項目的發展,在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項目開始舉辦攝影夏令營、作品展、免費拍攝家庭照等活動。同時,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聽障攝影師,其中,最讓朱習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趙彥的學生。
2017年,畢業于珠海特殊教育學校的趙彥,夢想是當一名職業攝影師,在朱習的指導下,已擁有成熟拍攝技巧和亮眼作品的趙彥,多次到影樓求職,卻屢屢遭拒。一心想著幫家里減輕負擔的趙彥,因身體殘疾,求職路陷入困境,十分迷茫。無聲攝影師與客戶的溝通問題,始終是橫亙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一道鴻溝。
在這期間,朱習不斷鼓勵趙彥,不僅成為趙彥的攝影老師,也成為了他的人生導師。“當時趙彥給我發了一張圖片,是用手遮住陽光,我一看到就特別懂他那個無助、處于困局的狀態,看著這個圖片,我當時就哭了。”在朱習的開導和鼓勵下,趙彥雖然還是到了一家工廠做義齒加工工作,但他對攝影的熱愛沒有一絲絲的減少,只要閑下來,他就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鏡頭記錄這座城市的冷與暖、寧靜或喧鬧。
趙彥攝影圖
“聽力障礙絕對不是影響孩子們成為攝影師的因素,聽障孩子看世界的角度與我們不一樣,他們的作品往往能引發大家思考。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潛能,發現他們的特性。”在朱習的堅持和努力下,秉持著項目初心,2020年6月30日,“快門無聲”攝影師工作室正式成立,趙彥也成為了工作室內首位斜杠無聲攝影師。自工作室成立以來,他用鏡頭定格了不少溫馨美好的瞬間,雖然僅僅是兼職,但趙彥正逐步向自己的夢想靠近。
“除了趙彥,因為攝影變得開朗、自信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不再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遇到問題不再偏激面對,反而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我覺得堅持這個項目最有意義的事情。”朱習說。
近年來,“快門無聲”學員在導師們的帶領下,為博愛老人公寓的23位老人拍攝家庭照;走進全國帆船帆板錦標賽運動員基地,為參賽選手拍攝留念;走上街頭,為110個家庭免費拍攝家庭照;在“快門無聲”第一次校園攝影展上,聽障學員們親自掀開24塊記錄著他們從第一張拙作到當下習作成長軌跡的展板。當彩色的綢布被高高拋起,學生的自信與蓬勃感染全場,歡呼聲、掌聲不絕于耳。
六年了,鏡頭好像真的把無聲世界的大門打開了。更多的光和色彩匯進,孩子的內心更豐滿了,臉上的笑容燦爛了,越來越有力量了。“我現在希望的是,能把‘快門無聲’項目,盡可能地復制到其他城市,讓其他城市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攝影藝術的魅力。”朱習說。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