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洲在店內教一名學徒如何幫客人舒緩強直性脊柱炎。南方日報記者梁鉅聰張冠軍實習生蔡嘉鴻攝
“嗒、嗒、嗒”,墻壁上的開關被快速按下,大廳里的燈接連亮起,其中一盞閃了閃。
這是廣州日升大廈一樓的“日康盲人按摩院”。來自湖北荊州的吳輝洲是這家店的老板,也是一名一級視力殘疾的盲人。這家店里,有9名盲人按摩師。
在第31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廣州日康盲人按摩院,聽按摩師吳輝洲的逐夢故事。
怎樣的人生不平庸?
“我不喜歡平平淡淡,不希望過很平庸的一生?!闭f這句話的是吳輝洲的太太夏鵬輝。
這對向往不平庸的夫婦,一直都有一個開店夢。
2001年,23歲的吳輝洲來到廣東打拼,12歲就失明的他,那時已學習按摩7年。在這里,他收獲了愛情,遇到了太太夏鵬輝。
夏鵬輝也是一名視障人士,二級視力殘疾的她,還勉強看得見一些光影。
夏鵬輝性格開朗樂觀,她覺得既然疾病沒法改變,就逐步去適應,過好每一天就好。而吳輝洲會對未來的生活有一些規劃,比較有格局且穩重。
倆人在相處了近3個月后,決定攜手同行。
按摩這份工作十分消耗體力,一天下來雙腿酸痛,手掌用力后更是疼痛刺骨。剛開始在別人店里打工時,吳輝洲按一個小時只能獲得15元的提成?!坝幸惶煳蚁耄沂遣皇且材茉趶V州開一家按摩店?”
2007年,吳輝洲在太太的支持下,租下了一套一室兩廳的房子,第一次嘗試開按摩店。對吳輝洲夫婦而言,這樣“向前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
創業不易,他們接手按摩院
第一次開店比較順利,小店平穩地經營到了2009年初。直到房東通知他們要將房子收回。
第二次開店,卻讓他們前幾年攢下的錢打了水漂。當時他們看中了一套房屋并立即簽訂了為期5年的租賃合同,裝修結束,消防安全審批卻過不了,他們最終損失了十多萬元。
正當夫妻倆犯愁時,一通電話帶來了轉機。
吳輝洲曾在日康盲人按摩院工作,得知原老板想轉手,吳輝洲在2009年9月盤下了這家按摩院。
夫妻二人對店內格局和裝修進行了改善,還專門聯系上了技術好的技師回來工作。唯一沒變的,是以前的店名——“日康按摩院”。
“做按摩這一塊確實辛苦”
吳輝洲將傳統的按摩方法進行改革,根據客戶的年紀、性別、身體狀況和按摩目的進行分析和評估。在店里,有整齊疊放好的按摩毛巾,幾條魚在明凈透亮的魚缸里游來游去,按摩師們也穿著干凈的白大褂。吳輝洲還買來幾個掃地機器人,每天都進行全方位打掃。
只有一件事,吳輝洲無能為力——技師的水平有待提高且年輕技師較少。
吳輝洲說,盲人能選擇的工作本來就不多,追求待遇是人之常情,“我了解到有的盲人學了播音,有的學電子商務,做按摩這一塊確實辛苦。”
“這種收獲是我以前想不到的”
按摩院經營久了,自然有熟客,曹先生是日康按摩院的老朋友。在他看來,吳師傅通過自己的按摩技術不僅能自食其力撐起這家店,還為不少殘疾朋友提供了工作崗位,很令人尊敬。
在按摩時,客人會和按摩師們閑聊,交流彼此工作方面的事?!斑@種收獲是我以前想不到的。”吳輝洲坦言,在打工之前,自己的認知空間很窄,“不清楚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會不會接納我們,其實出來以后感覺社會各界對盲人都很關照?!彼f。
奮斗路上有困難也有希望。今年夫妻二人買下了對門的閑置鋪面,有了一家真正屬于自己的按摩院。
新店的裝修也多虧有了朋友幫助。負責裝修的裝修隊是老客人、老朋友——劉女士一家,他們從家具材料、數量的搭配上都盡力幫夫妻倆省錢。
巷口多了一處暖心指引
說起來,日康盲人按摩院的位置不算好,它“藏”在一條巷子里。
去年疫情期間,一天進店按摩的客人只有五六個。吳輝洲算了算,當時房東每個月減免了5000元租金后,店里每個月還是要支出3萬余元,壓力確實不小。
面對這樣的情況,華樂街道同意按摩院做了一張宣傳海報,貼在巷子口吸引客人?!俺私值?,省里也對我們有就業補貼,解了燃眉之急。”
“其實社會沒有拋棄我們,而是需要我們,我們要更好地為社會付出。”
新店的裝修接近尾聲,大家常常會去新店轉轉,摸一摸架好的隔斷,踩一踩鋪好的地板。盡管他們見不到新店的樣子,但如同“日升大廈”的名稱一樣,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