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玲在焊接刀具
林國玲工作起來猶如拼命三郞
林國玲為刀具磨砂
每天清晨7時30分,林國玲都會準時來到陽東區東城鎮卓達路的一家五金工廠,開始一天的忙碌。焊接刀柄、拋磨金屬接口……這些林國玲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做起來卻是得心應手。
林國玲是新洲鎮龍潭村石咀自然村人,右下肢因小兒麻痹癥落下殘疾,丈夫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從前,全家人都只能依靠林國玲種田的微薄收入和低保金維持生計。
在精準扶貧的政策幫扶下,林國玲家建起了新房,兒子的讀書費用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勤勞的林國玲還先后通過種植蔬菜、到鎮上開小賣部等方式增加收入,家庭生活也漸漸有了起色。
2020年8月,林國玲關掉鎮上生意漸差的小賣部,并在市殘聯的引薦下,到東城鎮一家五金工廠就業,負責焊接刀柄和拋磨金屬接口。
“剛開始的時候什么都不懂,但我學起來很快,上手后做得就快了。”林國玲介紹道,焊接刀柄屬于點焊,看上去容易,但操作起來不簡單,不僅要求手穩,還要精準掌控時間和力度,同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還需要盡可能提高速度,這才能有可觀的計件收入。
焊接刀柄每個是4到8分錢,拋磨金屬接口則是每個1分錢。“玲姐勤快專注,現在做得比我們還快。”林國玲的一位同事透露,有時外面的工廠需要趕工,還會請林國玲去幫忙。她已經從最初的“門外漢”,成為小有名氣的“女能手”。
去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外訂單紛紛轉移到我國,國內經濟加快復蘇,作為“中國五金刀剪之都”的陽江,五金刀剪內銷和出口量均快速增長,工廠生產趕進度成了大家的常態。“最多的時候,我每天要跑三個工廠,深夜才能回家。”林國玲說,現在她每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工作中常常需要搬運沉重的五金件,但林國玲的腿腳不便,這時,工廠同事常常會主動過來幫忙,這令她非常感動。“只要聽到機器停了,同事就知道要補料了,就趕緊出來幫忙。”林國玲表示,社會有溫情和大愛,希望更多的殘疾人能夠勇敢融入社會,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提高生活質量。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