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擁有清澈的雙眼,卻對他人“視而不見”;他們擁有純凈的心靈,卻似乎與這個世界隔著遙遠的距離。他們就是這樣一群“星星孩子”,在醫學上被稱為“孤獨癥兒童”。他們永遠沉浸在自己孤獨的世界里,不善于交流、溝通,就像天空中閃爍著卻遙遠的星星。
但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星星孩子”渴望融入這個世界,期待被這個社會溫柔相待,這需要社會大眾的接納,也需要他們自己的努力,學習更多技能,學習融入——這需要更多機構和志愿者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
而付出與回報,匯聚成彼此間融合的動力。
“一開始,我下定決心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了解Photoshop和軟件操作背后更豐富的世界。”志愿者包玉說,“后來讓我意外的是,這些少年們回饋給我的遠遠多于我的付出,深深治愈了我。”
包玉是一名景觀園建設計師。一開始,她所在的公司普邦股份向幫助“星星孩子”的廣州市心友心智障礙者服務協會捐贈了助學教學設備,以供孩子們使用和學習。但是,只有硬件,對孩子們的幫助并不夠,只有具備專業能力的教師,才能更好帶領孩子們掌握技能,進入這個對于他們來說難度很大的世界。普邦股份的設計師們決定自發成立志愿者教學小組,為孩子們提供更專業、更接近就業的軟件教學課程。
通過對心智障礙青少年的觀察及協會老師培訓后,包玉和另外七位設計師伙伴兩兩分組,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定制化課程,其中就包括了PS教學課程。課程以助力心智障礙青少年增加不同的工作技能為目標,第一學期開設主要針對平面設計崗位的課程,課程包括但不僅限于海報設計、字體設計、色彩搭配等。
在此之前,包玉對孤獨癥少年的理解僅局限于在影視作品、紀錄片中看到的故事,加入這個志愿教學小組之前,她心懷忐忑:“我覺得他們既遙遠又可能是脆弱的,一再告誡自己要謹言慎行,只要盡我所能去幫助、陪伴他們就好,小心再小心。”
然而,讓她意外的是,少年們回饋給她的遠遠多于她的付出,并深深治愈了她:“他們是一群非常善良、真實、性格迥異、聰明熱情的少年。天穎喜歡直接表達自己,專注于回應老師的問題;班長很有想法,會直接表達好惡和愿景;有的學生會靜悄悄地聽課,回頭就一絲不茍地完成好每一步操作,接受能力超好;有的學生基礎稍弱,但很努力去嘗試,不會輕言放棄……”
講起這些學生們,她總會忍不住微笑:“他們會好奇老師準備了什么新課,他們會關心學校即將開始的運動會,他們偶爾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離我遠遠的,他們偶爾講起自己的故事讓我摸不著頭腦……”在包玉的心目中,他們擁有著太多美好的品質和孩子般純粹的天性:“那些正是我自己成長中被磨去的珍貴棱角。”
志愿者老師劉彥兵也有感而發:“我們能帶給他們的東西其實是微不足道的。那些長期陪在他們身邊的特教老師和家長們才是真的偉大,他們付出了足夠的耐心、愛心和細心,他們的堅持,讓我了解到特殊群體是有權接受教育,也是可以被教育的。他們心性單純、有禮貌,會回饋給你溫暖的微笑,給你偷偷塞禮物。從他們身上,我們也能汲取到幸福的力量。”
志愿者老師們發現少年們閃閃發光的優點后,也反思自己與他們相處模式、課程設計等等方面都有提高的空間,越發認識到自己力量的微薄,但又更愿意去傳播自己的感受,影響更多同事和同行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一起走進“星星孩子”的世界。“我們想帶領他們了解Photoshop和軟件操作背后更豐富的世界。”包玉充滿期待地說。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