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芬村的“博愛藝術”畫廊
在深圳市龍崗區大芬美術館旁的小巷,可以看到一家名為“博愛藝術”的畫廊,阿墨正坐在店里畫一幅風景畫。“我是去年10月來這里的,畫了三個多月了,畫好了就賣出去。我12歲開始學畫,今年19歲,學了7年多。”阿墨說。
青少年們在努力學畫
公益組織彩虹動漫研究發展中心的左先生表示,畫廊是他和機構創始人張鴻開設的。彩虹動漫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服務特殊兒童的民非社會機構,主要通過教孤獨癥青少年和腦癱患者繪畫、皮影、手工等,幫助他們療愈,學習一技之長。
“去年6月開的店,我負責就業和管理板塊,張鴻負責教孤獨癥青少年畫畫,開店以來,長期在這里畫畫、賣畫的,孤獨癥青少年有七八個。”左先生表示,“因為之前幫扶的幾位孤獨癥青少年成年了,他們了解到油畫村的一些畫師,認為孩子們的作品不錯,于是決定開畫廊幫助他們就業。”
阿墨是駐點就業的青年之一,以前在彩虹動漫完成了三年多的繪畫康復治療,2021年剛從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畢業。阿墨說:“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可以靠畫畫獨立生活,有時老師不在,我也會幫忙指導孩子們畫畫。”阿墨每天8點半從家出發,自己搭地鐵,10點到店里,然后一直畫畫到下午5點。
左先生介紹,像阿墨一樣的成年孤獨癥畫手,在店里是靈活就業,“他們除了畫畫、賣畫,還會做一些個人衛生工作,比如自己燒水、洗碗、接待來店客人。除了賣畫收入,每個月我們也會發勞務費給他們,中午包午餐。”畫廊既有散客也有企業訂單,平均算下來一個月可以賣30至50幅畫,根據畫的精細程度,一幅小畫售價在40元至160元之間,另外,教孩子們畫畫也是畫廊的收入之一,目前收支基本持平。
畫畫可以幫助孤獨癥青少年進行色彩療愈,長期進行療愈的孩子,從二級重度變為了二級輕度,而且還能以此謀生。
阿墨已賣出去一張畫,另一位駐店畫手張思敏還獲得了廣東省殘疾人美術作品大聯賽的二等獎。
獲獎作品《軍人》作者:張思敏
左先生表示,通過開辦畫廊,一方面可以幫助孤獨癥青少年就業,另一方面還可幫助他們康復治療,提高他們的時間管理、生活自理和社會交際等能力,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阿墨現在不僅能獨立上下班,還能正常跟人交流;張思敏還能自己做飯,“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至少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進行療愈,而且還不能中斷。”
殘疾青少年畫作
張鴻說最初在一家康復機構當美術老師,后來在工作中接觸孤獨癥孩子多了,發現可以通過畫畫幫他們療愈,就辭職創辦了彩虹動漫,這些年來通過購買政府服務,參與幫扶特殊兒童的工作。
殘疾青少年畫作
翟媽媽的孩子跟著張鴻學了5年繪畫,有了畫廊后每周要去學兩三次,她希望孩子能學好,將來能靠畫畫掙錢養活自己。翟媽媽說:“我覺得這種助殘方式很好,學畫畫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他們安靜下來,還可以學一門技術。”
殘疾青少年畫作
張鴻說:“我們在市少年宮也有一個就業點,有8位孤獨癥青年考取了街頭藝人證,在街頭表演皮影,靠打賞謀生。”目前,該公益機構還與一些工廠、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推薦有手工技能的殘疾青年就業。有兩位青年(分別患有孤獨癥和智力障礙)已在龍華一家玻璃廠開始試工,“我們會挑選適合他們做的、安全性高的工作,前期我們先試做,然后再讓他們去,有正式的勞務合同,也會有社保。”張鴻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企業愿意給特殊群體就業機會,讓他們也能展翅飛翔。
殘疾青少年畫作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