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無私奉獻的他們,用行動書寫人間大愛;也有這樣一群人,用堅強和樂觀傳達對生活的熱愛,自強自立的他們,在這座城市,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殘疾人不僅僅是需要別人的幫助,他們也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抗疫一線,常常也有殘疾人忙碌的身影。他們,于街道社區、于細微之處,詮釋著廣東速度、力度與溫度,用自己的點滴努力,為城市開放包容的精神品格增添了濃厚一筆。?
深圳
2010年,失去右臂的張文漢來到深圳木棉灣社區,成為一名殘聯專干。10多年來,他走街串巷為社區殘疾人紓困解憂,提供各類服務,哪里需要他就走到哪里,已然成為居民的貼心人。3月深圳按下“慢行鍵”后,公共交通系統停運,張文漢每日依靠共享自行車單手騎行超17公里,守護木棉灣社區居民的健康安全。
10年前,雙耳失聰的湖南小伙李亮懷揣夢想來到深圳,應聘進入肯德基“天使”餐廳,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晉升為肯德基天使餐廳的店長,還被選為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火炬手。3月,深圳疫情發生以來,李亮先后4次參與到戰“疫”志愿工作中,每次都會在現場工作8小時以上,成為這場戰“疫”中最美的風景。李亮用手語說:“其實我在現場什么都能干,就像在餐廳里和顧客溝通一樣,沒有什么困難。如果遇到特別復雜的問題,其他志愿者也能來幫我。”問題解決后,居民們也會用跟他學來的手語向他致謝,這讓李亮的心里倍感溫暖。
余藝毅是深圳市聾協監事會監事長、社區殘疾人協會專職委員,她說,折翅的鳥兒也能飛翔。一場意外讓7個月大的她失去了大部分聽力,但是她5歲開始自學畫畫、18歲學習手語、25歲自學攝影,工作后努力進修,在深圳電視廣播大學順利完成專科和本科學業。今年嚴峻的疫情形勢下,她一直在抗“疫”前線忙碌,每天都工作到晚上9點,核酸掃碼,幫助老人操作手機,照顧殘疾人、孕婦、病人優先排隊。“我是黨員,需要我們沖到社區第一線。”余藝毅說。她用熱情和耐心為居民送去溫暖,彰顯著共產黨員的擔當和力量。
潘翎是一名患有弱視力殘障的殘疾人工作者,這是她連續第三次參加下沉社區支援抗疫了。她響應組織號召,積極投身于抗疫工作中。核酸檢測點的現場,有她來回忙碌的身影,耐心幫助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填報完成粵核酸碼,維持核酸檢測秩序;流調電話熱線中,有她耐心、溫暖的聲音。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疫情防控工作,她始終堅守崗位,始終默默奉獻。
東莞
葉超華是退役軍人(1992年入伍,1994年加入共產黨,1995年立三等功一次,1995年退伍,2007年就職于東莞市殘疾人聯合會至今),在厚街鎮近期兩次大型核酸采樣中積極主動作為,配合協助完成各項檢測工作。日前,葉超華隨單位到虎門、長安督導完殘疾人康復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后,回到厚街鎮又馬上加入大型核酸檢測協助工作,化身退役軍人志愿者投入到社區核酸檢測志愿工作中。他來回奔跑在人群中,高聲叫道“大家打開手機提前掃碼”“保持一米距離”“請大家來這邊”維持現場秩序。當遇到殘疾人或從輪椅的老人,他自覺上前為他們安排服務,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核酸檢測。
張娟妹是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腦癱部教師,畢業于廣州醫學院(現如今廣州醫科大學),2008年05月19日入黨,2013年11月入職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工作至今。自暫停線下教學以來,張娟妹積極配合中心部門安排,制定詳細的線上教學計劃,根據每個孩子的手部功能情況及智力開發情況制定可行性高的家庭康復方案。每當有家長在群里反饋了家庭康復情況,她都會根據孩子的能力,及時給予改進建議。每當家長們表現出因疫情影響孩子的康復進度而焦慮以及對復課的急切期待等情緒時,她都會以樂觀的心態予以安慰,以過硬的專業授課使家長們心里更踏實。孩子們雖然停課在家,但在張娟妹和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依然能接受到良好的康復訓練,疫情期間的康復效果得到了有力保障。
中山
4月起,中山市殘聯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利用每天下班及雙休時間,主動下沉基層網格,入戶走訪,開展排查及防疫宣傳,推動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把當先鋒、作表率寫在下沉抗疫第一線,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志愿者們分成4小隊,通過挨門逐戶、電話詢問等方式向社區居民派發和講解《疫情防控告知書》,開展防疫政策及疫苗接種宣傳活動,協助老年人、殘疾人朋友進行健康申報,同時向社區居民宣傳安全用電、防火、防登革熱常識。
肇慶
3月30日起,肇慶市殘聯馮權偉、李鈺成、黎俊權3名黨員奔赴金利抗疫一線。他們與其他幾個單位的黨員志愿者一道,支援金利鎮茅灣電鍍廠片區第十網格疫情防控工作。協助人員排查、核酸檢測、秩序維護、物資發放、卡口值守等,為一線抗疫工作提供服務和幫助。在上門核查工作中,市殘聯黨員志愿者發現一位肢體殘疾人,因為走路困難,不能下樓去測核酸。他們馬上協調有關醫務人員,先后兩次上門為該殘疾人做核酸檢測,做到不漏一人、應檢盡檢。
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殘疾人志愿者、殘疾人工作者同心抗“疫”,這正是殘疾人融入這座城市、雙向奔赴的生動詮釋。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