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過,草木漸次蔥郁,趁著電子加工作坊歇廠的空當兒,河源市連平縣繡緞鎮(zhèn)金溪村種菜專業(yè)戶曾貴祥到蔬菜大棚里幫著母親收拾番薯葉。
在高達3米的塑料大棚里,一畦畦翠綠色的番薯葉,鮮嫩水靈,陣陣春風掠過,綠意萌動,似向遠道而來客人招手示意。割菜、裝筐,打捆,曾貴祥一整套動作一氣呵成。令人驚訝的是,這位獨臂硬漢僅用一只左手完成所有工作,其速度絕不亞于健全人。由于一些原因,曾貴祥家9個蔬菜大棚有7個暫時閑置,但他并沒有灰心,他相信,奮斗不息,9個大棚定會重現(xiàn)郁郁蔥蔥生機。
曾貴祥(右)和家人在大棚里收拾蔬菜
因事故痛失右臂
曾貴祥性格開朗,頭腦靈活,曾到珠三角打工創(chuàng)業(yè)。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在深圳用多年打工積蓄開的小工廠倒閉了,便回家鄉(xiāng)養(yǎng)豬,后來又再次進廠打工。一次意外事故,他大半個身子血肉模糊,險些丟了性命,最終失去右臂。
2016年4月,在精準扶貧幫扶工作隊投入4.7萬元的基礎上,曾貴祥投入2萬元建設了總面積達700平方米的防蟲害蔬菜大棚。后來,他又利用工作隊幫扶獲得5萬元貸款,擴建了4個標準大棚。2020年,他擴建至9個標準大棚,專門種植蔬菜。
硬漢種菜“頂呱呱”
由于剛噴過水,大棚里一叢叢番薯葉顯得水靈靈的,格外惹人喜愛。曾貴祥說,這一個標準大棚寬8米、長30米、高3.5米,為節(jié)省成本,都是自己一點點搭建起來。建棚不易,種好菜更不易。才開始種時,他引進了一些種菜基地常用的立桿式節(jié)水灌溉設施,后來發(fā)現(xiàn)管道埋在地下,給鋤地拔草時帶來很大不便。
一次,曾貴祥偶然在網上看到一些花木基地實行半空懸掛式噴溉設施,就自己動手研發(fā)了一套“一管兩用”半空懸掛式噴溉設施,一條管道既可以噴水,又可以噴沼液,隨時可以調整。如今,9個標準大棚的施肥灌溉都實現(xiàn)了半自動化操作,還利用燈光、粘蟲板等物理方式誘殺害蟲。他說,這些只為產出一棚好菜。由于用自家產的沼液做底肥,蔬菜質量相當好,每次運到繡緞鎮(zhèn)的墟集上賣,往往被搶購一空。僅目前這兩棚蔬菜,他家每天就有不菲的收入。
回報社會施援手
今年2月,曾貴祥注冊成立了一家電子加工作坊,專門接單生產手機充電線。由于經驗不足,電子加工作坊連續(xù)虧損了兩個月,直至今年4月才實現(xiàn)收支平衡,5月有望實現(xiàn)盈利收入。為提高在作坊工作的村民素質,5月9日,他還專門安排務工村民到東莞學習加工技術。
該作坊已吸納了13個附近村民務工,其中有兩位村民來自于傷殘家庭。從傷殘苦痛中走出來的曾貴祥十分理解這些家庭的難處。曾貴祥說,把他們吸納進來務工,也是為他們家庭減輕一些負擔,能幫一點兒是一點兒,能為社會作一些貢獻就作一些。
最感興趣的還是種菜
有付出,就有收獲。曾貴祥分享了今后的規(guī)劃,他開電子加工作坊的目的就是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待電子作坊走向正常運作后,他還是想回到大棚種菜,繼續(xù)與土地打交道,將來還計劃在大棚里種葡萄、種瓜果。他坦言,最感興趣的還是種菜,看到滿架的黃瓜、茄子,滿棚的蕃薯苗,心里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覺得蔬菜是活生生的,不像工廠的機器那樣冷冰冰。
踏實肯干的曾貴祥收獲了一壟壟的好菜,也贏得了當?shù)卮迕竦呐宸头Q贊。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liá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