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長的手指靈活輕柔地比量動作,仿佛指尖舞動著一曲優美的舞蹈,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無聲世界里流淌開來……舞蹈,是“90后”聽障者姚蘊儀與外界溝通的“語言”,她用身體跳舞展示生命的張力,用雙手“唱歌”讓更多人了解手語。
姚蘊儀用靈動的雙手演繹著無聲的語言,用愛為聽障的孩子描述美妙的世界
這位無聲女孩猶如一株“弱苗”,在特殊教育事業的“庇護”下茁壯成長,盡情追逐“舞蹈夢”。當長成“參天大樹”,她懷著感恩的心,放棄在一線城市發展的機會,毅然選擇回汕,成為潮南區特殊教育學校127名特殊孩子的舞蹈老師,用舞動的青春,用愛心和耐心,將國家和社會的關愛,傳遞給身存缺陷的特殊孩子,讓愛心無限延續,助力更多“折翼天使”張開夢想的翅膀。
打從記事起,姚蘊儀就感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聽不到聲音,說不了話,她仿佛生活在寂靜的世界里。幸運的是,命運的無情,被家人和社會,用溫情和愛心溫柔化解。2005年,當她在電視上看到聽障演員表演的高難度舞蹈作品“千手觀音”時,一顆“舞蹈夢”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悄悄扎根、發芽、生長……
追夢之路漫漫。姚蘊儀深知,身體的缺陷,意味著她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聽力障礙,她只能靠地板震動,憑著身體觸感去感受節奏和旋律。有時候因記不住或跟不上動作,她一遍遍地練習,千錘百煉才能把節奏和旋律牢記心里,跳出整齊完整的舞蹈作品。在市聽障學校等的特教老師悉心引導下,在一次次揮灑汗水中,這個堅強樂觀的女孩子在無聲世界跳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憑借優秀的舞蹈功底成功考上了鄭州師范學院。習舞多年,她獲獎無數:初中時獲得了國家宋慶齡獎學金;大學期間擔任學校殘疾人藝術團隊長,在國家級、省級舞蹈比賽屢獲佳績;今年1月還在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斬獲一金一銀。
姚蘊儀正在為孩子輔導功課
姚蘊儀一直有個夢想: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大學畢業后,她謝絕了大城市大公司的高薪聘請,回到汕頭投身特殊教育事業。相似的經歷,讓她更懂特殊孩子的迷惘與不易。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但與普通孩子相比,特殊兒童學起來更加費力,需要特教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
姚蘊儀用手語帶領孩子齊“唱”《我和我的祖國》
在潮南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律動教室里,姚蘊儀帶領一群聽障孩子認真地排練抗疫題材的舞蹈。對于音樂節奏,他們不是“聽”出來,而是“看”出來的。姚蘊儀飛快地打著手語,用豐富到位的手部動作和面部表情,從氣氛、節奏,到節拍、動作,一遍遍地模仿錯誤的動作、示范正確的動作。安靜的教室里,舞蹈是彼此溝通的“語言”,他們用心感受律動,在舞蹈中感受快樂,也用舞蹈將這份快樂傳達給他人。
提起舞蹈,姚蘊儀眼里有了光。她不僅熱愛身體起舞,也樂于用日常溝通交流的手語,演繹動人的 “歌聲”、優美的“舞蹈”。課余時間,姚蘊儀嘗試在抖音、嗶哩嗶哩等網絡平臺制作公益手語短視頻,傳播手語知識,收獲了1萬多粉絲,讓社會更多關注聽力障礙群體,讓普通人多一點了解、學習手語,拉近健聾之間的距離,推動“社會信息交流溝通無障礙化”。
可能是有音樂和舞蹈基礎的緣故,姚蘊儀的手語動作優美靈動,眉眼彎彎的微笑伴隨著溫婉輕柔的指尖舞動,溫暖而感染人心,形成獨特的風格。2021年廣東省首屆國家通用手語技能大賽,她一舉奪下聽障組特等獎。
“去發光,而不是被照亮。”一如朋友圈的個性簽名,姚蘊儀用熱愛和努力驅散籠罩人生的灰霾,煥發亮眼的光芒。學成歸來,她回到“夢開始的地方”,以特殊的親身經歷和心路歷程,用無聲的大愛,努力發光,照亮這群特殊孩子的生活,改寫他們不完美的人生,攜手同行,一起追夢。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