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廣東省肢殘人協會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第五期生活重建訓練營啟動儀式上,車禍受傷六年,導致頸椎五六節完全性損傷,手指不能動,生活不能自理的藍玉娜現場講述了自己參加“希望之家”訓練營后,自己康復后創業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藍玉娜今年29歲,大家叫她“藍貓兒”。她說這些年,除了短暫的幾個小時在家里床上躺著,一旦外出必須有人照顧。她一直想學會自理,不依賴別人。
去年,她參加了由廣東省肢殘人協會主辦,廣州市越秀區傳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東崇愛康復醫院承辦,越秀區肢殘人協會、越秀區康園工療站服務中心協辦的“希望之家”活動后,成功走出自我,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她說:“我28歲才學會穿衣服,但一切都不算晚。我隨身帶著正骨水。我和朋友調侃說,別的女生出門噴香水,而我出門噴藥水,沒關系,只要我能像健全人一樣生活,噴藥水也沒關系。”她笑著說。
“我是在鬼門關走過一回的人,在廣東崇愛康復醫院我參加廣東省肢殘人協會‘希望之家’訓練營,讓我明白人世間光亮的地方才充滿生氣。醫護人員的鼓勵讓我知道一定要活得精彩靠自己的努力,脊髓損傷者要自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實現生活重建并重返社會必須有康復專家的科學指導。”
本期“希望之家”訓練營,一共有12位來自珠三角各地的脊髓損傷者勇敢地走出家門,成為營期學員,他們將在廣州進行為期10天的生活重建訓練,學會自立生活、盡早回歸社會。
廣東省肢殘人協會主席劉志艷現場發表演講。
活動現場,廣東省肢殘人協會主席劉志艷、廣東省肢殘人協會秘書長羅國基、廣東省殘疾人新聞宣傳促進會秘書長黃仲杰和廣東崇愛康復醫院業務副院長李永勝、行政副院長陳建嶺、康復醫學科主任周和平、醫教部主任金愛新、護理部主任劉艾平以及趙廣軍生命熱線協會理事、“廣州好人”肖金等公益人士80多人出席了本期“希望之家”開營儀式。
記者了解到,希望之家是脊髓損傷群體社會適應重建公益項目。是廣東省肢殘人協會響應中肢協為服務脊髓損傷群體而創辦的公益服務項目。廣東省肢殘人協會為了更好地服務這一群體,擬通過社工機構+醫療康復機構動員、吸納社會資源,建立省、市、縣區就近常態化服務體系。社工機構受廣東省肢協委托與醫療、康復機構合作建立地區性服務基地,服務群體培養同儕導師,同儕助教的公益服務項目。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