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殘聯,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會員單位):
《2023年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指南》印發后,各地殘聯、高校、科研機構高度重視,積極組織申報。本年度,高校、省市科研機構和各地殘聯申報課題共103項,經專家團隊匿名評分和綜合評審,對設計較好的35項申報課題予以立項,其中7項為經費資助課題,28項為經費自籌課題(名單見附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結題時間
二、成果提交形式
(一)立項課題提交研究成果。本年度立項課題須按時、按要求提交課題研究成果,未能按時完成研究任務或自行終止研究的課題,將追回所撥付的研究經費并不予提供結題證明。各立項課題研究成果名稱及內容應與課題申報的名稱及內容保持一致,課題結項證明原則上參照課題申報名稱。如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或課題組成員發生變動,請提前與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秘書處聯系。
(二)自主參選論文。本年度課題指南的研究方向同時作為2023年度省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研究學術論壇征文選題,面向全省殘聯系統、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公開征集論文。有意參選優秀論文評選的研究者可根據課題方向自擬論文題目,自主開展研究,并于2023年10月15日前內以電子版形式將論文報送至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
三、課題成果評審
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將組織專家對2023年度各立項課題研究成果和自主參選論文進行評審,擬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若干篇,獲獎論文將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頒發證書和獎金,并受邀參加2023年度省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學術論壇進行交流分享。
四、其他
各立項課題(含經費資助課題和經費自籌課題)的相關研究工作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學術道德規范,認真按照申報書相關內容開展研究工作,保障實現預期研究成果。省殘聯與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對各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擁有使用權。
附件:1.2023年度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
立項名單
2.2023年度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論文撰寫要求
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
2023年 6月5日
(聯系方式:馬澤娜 020-83705471,13710676887;吳詩曼 020-83705471,13160850386)
附件1
2023年度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理論
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名單
一、立項資助課題(共7項,每項2萬元)
1.精神障礙兒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受障問題及對策研究
(深圳技師學院 徐慧)
2.社區為本農村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模式探索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余緬萍)
3.供銷社系統促進農村殘疾人家庭就業增收的保障機制研究——以惠州市博羅縣“供銷農場生產合作社”為例
(惠州學院 蘇志豪)
4.數字勞動視野下殘疾人互聯網就業研究
(中山大學 李敏銳)
5.“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驅動下殘疾人職業教育協同育人發展模式的實踐創新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楊云鵬)
(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 艾旺憲)
7.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的邏輯機理和指標體系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 鄧永超)
二、立項自籌經費課題(共28項)
1.心智障礙者自我決定能力的社會工作研究
(廣東工業大學 梁露尹)
2.農村殘疾人家庭就業增收保障機制建設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 廖慧卿)
3.從排斥到融合:重度燒傷人士就業與社會參與的路徑研究——基于對廣東地區140名重度燒傷人士的調查分析
(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 張勝嵐)
4.基于ISD的智障兒童融合體育活動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
(華南師范大學 李春曉)
5.農村殘疾人家庭就業增收保障機制建設研究——以梅州市X鎮為例
(廣州市殘疾人就業培訓服務中心 林志彬)
6.助殘社會組織分類體系及活力機制
(南開大學 董上)
7.“醫—護—社”整合式失智老人及家庭社區支持策略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 李穎奕)
8.廣州市城市公園的無障礙環境建設評價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 林敏慧)
9.學前融合教育中特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調查研究——以東莞市33所融合園為例
(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 夏亞林)
10.特教中職殘疾人融合教育的探索研究——以肢體殘疾學生的心理融合為例
(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 李惠花)
11.“五社聯動”機制下重度肢體殘障人士居家康復服務模式的實踐探究——以東莞市Z機構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項目為例
(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楊佳萍)
12.黨建引領助殘社會組織參與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田新朝)
13.“互聯網+”時代腦癱兒童運動康復微技能課程開發
(中山市殘疾兒童教養學校 王秀)
14.動態神經肌肉穩定技術干預老年腰痛患者平衡控制及跌倒風險的研究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黃煥杰)
15.重度肢體殘疾人同儕互助支持性就業新模式研究——以職業社會康復驛站創新實踐為例
(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 李會)
16.“三重多元”康復課程在肢體殘疾兒童康復實踐中的創新研究
(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 宣繼先)
17.特殊教育教師心理資本對特殊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
(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 任楚瑜)
18.廣東殘疾人托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家院關系研究
(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 熊常君)
19.殘疾人家庭收入支出影響因素
(廣州新華學院 楊廣莉)
20.骶神經PRP注射在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過度活動癥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 李柯柯)
21.廣東省孤獨癥譜系兒童體質健康標準探索性研究
(華南師范大學 施展)
22.共同富裕目標下廣東省信息無障礙建設多元主體責任及協同治理體系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 卓彩琴)
23.構建學前融合教育三維一體支持模式的實踐研究
(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 郭鵬)
24.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心智障礙青年職業轉銜服務模式研究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任潔璐)
25.“虛擬現實技術+社會工作”創新模式在精神康復的應用研究——基于廣州市H醫院的實踐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黃啟洋)
26.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廣東殘疾人事業與養老事業融合發展研究
(廣東社會學學會 高菊)
27.殘疾人在社會融合中的角色轉換問題研究
(廣東白云學院 梁良)
28.對口援疆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研究
(喀什大學 尹茹)
附件2
2023年度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理論
與實踐研究課題論文撰寫要求
一、提交的課題研究成果或論文須是未公開發表或出版的。研究成果或論文要科學合理、邏輯嚴謹、論點鮮明、結論真實、數據可靠、文字通順。
二、論文統一使用Word2003文件格式;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居中;課題組姓名位于題目下方用小四號(楷體);正文用五號(宋體);段式層次統一使用“一”(黑體)、“(一)”(楷體)、“1”、“(1)”和“①”,各級小標題均加粗;論文應包含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成員簡介;正文8000字左右、摘要不超過500字。
三、論文篇后注明參考文獻。文獻為著作的要依次注明作者、著作名、卷次、出版社和出版年月;文獻為期刊的要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出版年、期號和頁碼;文獻為報紙的要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
文末需附上課題組全體成員簡介,每位成員的簡介不超過100字。例:張三,男,現任XX單位XXX,主要研究領域為XX,……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