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吳曉莉代表提出了《關于完善兒童友好型公共體育活動設施的建議》,我會高度重視,經研究,贊同人大代表提出的“鼓勵為殘障兒童參與體育活動提供活動場所和器材器械”等建議,并提出協辦意見如下:
殘疾兒童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他們的特殊性,導致殘疾兒童在社會適應中出現問題,無法順利適應社會生活。殘疾兒童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促進康復,而且能擴大生活領域,增添生活樂趣,促進身心健康。我省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迅速,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及體育活動已成為殘疾人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活動是殘疾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最有效的形式,為殘疾兒童展示自我、增強體能提供機會與途徑。
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共有0至17歲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兒童少年11.9萬余人。我會高度重視包括殘疾兒童在內的殘疾人體育工作。2022年,牽頭組織舉辦了省第九屆殘運會,共有2153名殘疾人運動員參賽,產生1722枚獎牌(712枚金牌、579枚銀牌、413枚銅牌);推動殘疾人體育融合發展,推進落實健康廣東計劃、體育強省建設,殘疾人體育發展納入殘疾人事業、體育事業大局,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支持省、市兩級殘疾人體育協會建設,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群眾體育活動、趣味活動、賽事活動、康復健身活動等,發展推廣具有廣東地方特色的殘疾人體育項目;定期組織“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殘疾人健身周”“全國特奧日”等活動,支持殘疾人積極參加馬拉松、跑團、伴跑等各類體育文化活動,舉辦各項殘疾人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帶動殘疾人積極參加體育健身、康復健身,普及健康知識。推動康復健身體育身邊化服務,立足基層、推動身邊化、面向殘疾人,讓殘疾人組織及殘疾人集中的康復、托養、教育機構,經常性開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活動,完善殘疾人身邊的康復健身設施,加強殘疾人身邊的康復健身指導,努力營造康復健身文化氛圍,舉辦多層次特奧比賽和訓練活動,推廣特奧融合運動;各級殘聯和特教學校、康復機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等組織開展特奧體育比賽、融合足球比賽、“牽著蝸牛去散步”等殘健共融活動,動員更多社會資源和教練員、家長、志愿者支持參與特奧運動,讓更多智力殘疾人參與特奧運動;做好全民助殘健身示范點設立、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培訓、重度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進家庭等項目;針對不同殘疾人特點,創編推廣適合各類別殘疾人普及項目和方法;加強與鄉村振興計劃的銜接,關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殘疾人體育需求,提供服務支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開展殘疾人康復健身活動;支持省盲人協會、省聾人協會、省肢殘人協會、省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省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和省殘疾人體育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各類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活動;2022年組織殘疾人群眾體育健身活動1832次,其中省級5次,地市級202次,縣區級1625次,參加活動總人次達6.9萬人次,聘任教練員50人。
但是,對照建設體育強省的要求和殘疾兒童體育健身的需求,我省為殘疾人提供體育活動的場所還嚴重不足,全省共建共享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只有8個,面向殘疾兒童的體育設施僅局限于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和福利院。下一步,我會將積極發揮職能優勢,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加強殘疾兒童體育政策宣傳,在社會上形成幫扶殘疾人的良好風氣;二是重視殘疾兒童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建立殘疾少兒體育活動組織服務體系,推動修建適合殘疾兒童生理特點的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定期舉辦各類培訓和比賽;三是開發適合各類殘疾兒童進行鍛煉的體育器材和體育項目,出臺殘疾兒童體育活動指南等專業書籍,完善殘疾兒童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推動社區體育活動場所建設,為殘疾兒童提供服務;四是培養專業的殘疾兒童體育活動指導員,營造良好的社會助殘氛圍,促進殘疾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
如有需要,我會協辦意見內容在你局答復意見中可以公開。
專此函達。
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
2023年5月6日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