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1月30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程凱介紹和解讀2014年社會救助、教育、扶貧、殘疾人等民生保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請問程凱理事長,您剛才提到了去年12月24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意見》,2008年中央也提出了《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意見》,小康進程我們想知道標準是什么,比起6年前的那個《意見》現在有哪些新舉措,新意在哪里?
程凱:這位朋友很關注我們的事業,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對發展殘疾人事業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確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論斷: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心幫助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文件對強化各級黨委政府責任、對推動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下保障8500萬殘疾人的權益發揮了重大推動作用。去年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我理解是在中央加快保障改善民生這樣一個大形勢下,對殘疾人事業作出的新的具體政策安排,我們簡稱為小康文件,文件聚焦殘疾人基本民生,特別是對重度殘疾人,一千多萬城鄉貧困殘疾人和殘疾兒童,這些殘疾人里面更加困難的群體,明確了特惠保障制度。由于勞動力受限,他們還難以通過自己勞動獲得收入,改善生活,如果沒有政府幫助、社會關心,要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是非常困難的。
按照我們和國家統計局在2007年制定了一個《殘疾人小康指標體系》,用通俗的話講,讓殘疾人能夠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孩子上得起學、老人看得起病,自己有機會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有一定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可能就叫小康。因此《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首先把兜底保障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通過織密民生保障的安全網,讓城鄉的困難殘疾人,不管是通過剛才竇部長講的社會的救濟,低保兜底,還有通過剛才魯昕部長講的教育救助,讓能夠衣食無憂,保障基本生活,讓孩子都能夠上得起學,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是加大就業扶持。大家也知道,從建國以來中國政府就對殘疾人就業實施優惠政策,過去有很多福利企業,后來實施按比例就業,現在我們在城鄉、社區又大量建立針對重度殘疾人、精神殘疾人、智力殘疾人的輔助性的就業,港臺地區把它叫庇護性就業,讓這些殘疾人也能走出家門,哪怕參加簡單的生產活動,獲得一定的收入。
要想根本改善殘疾人狀況,關鍵還是要擴大公共服務的供給。這個文件把加強和改善政府對殘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務,這里面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的政策落實,也包括無障礙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和營造,讓殘疾人能夠得到基本的服務保障,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這個文件還按照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的精神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來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服務產業,包括我們為殘疾人服務的托養、護理、康復、照料等一系列產業,來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讓他們生活得有尊嚴,到2020年也能夠和全國人民同奔小康生活,不至于掉隊掉得太遠。這是國務院文件的要求,也是我們殘聯組織義不容辭的一種責任,我們也希望在新聞媒體的進一步關心和幫助下,推動上述的各項政策盡快地不斷落實。
來源:中國政府網
政策文件:《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意見》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