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2020年5月28日通過《民法典》,習近平主席同日簽發第45號主席令,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中直接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內容近30條,充分體現了《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思想。
1.肯定殘疾人作為民事主體的平等地位
《民法典》充分肯定殘疾人作為民事主體的平等地位,注重殘疾人民事權利的平等保護。第1041條明確規定“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民法典》也注重對殘疾人民事權利的特殊保護。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中,明確家庭成員對不能獨立生活者或者缺乏勞動能力者的撫養、扶養、贍養責任,對缺乏勞動能力者在分配遺產時的照顧和必留份制度,殘疾人都將成為重要受益者;放寬收養殘疾未成年人的條件限制,將使更多殘疾未成年人可以享受家庭的溫暖。堅持“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的原則,確認法律對殘疾人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從而肯定了《殘疾人保障法》等專門立法在法律適用上的優先地位。
2.進一步完善了民事行為能力制度和監護制度
《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民事行為能力制度和監護制度。將《民法通則》中不能辨認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主體從精神病人擴展至所有成年人,提高了立法的科學性。
監護制度從《民法通則》中的3條擴展為單獨一節共14條;根據疫情防控中發現的問題,明確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于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授權殘疾人聯合會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認定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撤銷監護人資格。
3.強化了涉及殘疾人的侵權責任劃分
《民法典》強化了涉及殘疾人的侵權責任劃分。在侵權責任編中,詳細規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相關責任方的責任劃分準則,有利于更好保障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利。詳細規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教唆者、幫助者、監護人、監護受托人等責任主體的責任劃分準則,有利于使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合理承擔責任。
第1179條中規定,侵害他人“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有利于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活。
4.強化了與殘疾人有關的社會責任
《民法典》還強化了與殘疾人有關的社會責任。第281條規定,經業主共同決定,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可以用于無障礙設施等共有部分的維修、更新和改造。第660條規定,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边@些規定,有助于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助殘氛圍和秩序。
那么《民法典》中
具體有哪些條款涉及了殘疾人呢?
政策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