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會議有極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它不僅創造性解決了軍隊在以農民和舊軍人為主要成分情況下,如何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建設一個什么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這一根本性問題,而且給治軍帶兵、抓好以加強黨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建設,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特別是對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時刻牢記“支部建在連上”
支部建在連上,從根基上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成千上萬共產黨員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深刻經驗教訓。
毛澤東同志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在“三灣改編”中創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小組設到班排這一根本性制度;在古田會議上,又專題組織分析了發展黨員太隨便、黨內生活不嚴肅、組織紀律不嚴格、上下聯系不密切等6個方面嚴重問題,一一提出整改措施,還用法規形式對連隊黨支部建設、班排小組編成、黨內教育開展作了制度化規定。從此,黨的組織直接與士兵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把他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在用黨的理論、性質、宗旨武裝和改造官兵的同時,也使黨自己獲得了無窮力量之源。參加過“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的老同志回憶說:這兩件事看起來不大,但它們的意義怎么估價都不過分,以前黨在基層沒有組織,就如同樹沒有根,別人“一趕就趕出來了”。毛澤東在給中央的報告中總結道:“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軍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一再證明,加強黨支部建設,永遠是人民軍隊的傳家之寶、取勝之道。
二、從黨管黨員、黨管干部抓起
把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僅表現在關鍵時刻能帶領部隊聽黨的話、跟黨走,而且表現在平時能經常性地解決好黨組織自身和所屬官兵在政治立場、思想觀念、組織紀律、行為方式上的種種問題。各級黨組織是管部隊、管部屬的,但首先要管好的是自身、是黨員和干部。紅四軍是秋收起義和“八一”南昌起義合編而成的工農武裝,但成立一年多軍隊內部所出現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念、絕對平均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等等,無時不侵蝕著這支隊伍創立的初衷和方向。正如羅榮桓后來所說的:“三灣改編”尤其是古田會議,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定了黨對軍隊的領導。當時如果不是毛澤東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性問題,這支部隊就不會有政治靈魂和明確行動綱領,舊式軍隊的習氣、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結果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
三、加強思想上政治上建設
黨支部的領導,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領導。為了用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武裝軍隊,確保槍桿子聽黨指揮,古田會議決議明確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最迫切”任務,并就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制度化規范。比如:對士兵政治訓練的教材問題。在“敵軍圍困萬千重”的游擊戰爭環境中,解決教材問題非常困難。決議要求政治機關、政治干部用19種方法收集材料,“編制課本”,還要求“應很藝術”,決不因打仗降低對教材質量要求。決議從8個方面規范政治教育的方法問題。提出上政治課要分“普通、特別、干部三班”,提出要掌握“啟發式(廢止注入式)”等10種教授方法。決議對個別談話也作了十分明確又好操作的規定。要求對8種人,干部、骨干必須親自談心做工作;談心前要調查摸準談話對象心理,注意選擇環境;談心時“須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誠懇的態度和他說話”;談心時不要記錄,但事后要追記要點并跟蹤談話效果。可見當時經常性思想工作多么深入細致。決議還具體規定基層6項娛樂活動,明確“游藝設備費由公家支給”。我軍初創時期經費極其困難,也決不以犧牲官兵思想進步、精神需求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