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 “十二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借鑒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深圳大學生運動會和省運會、省殘運會等活動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促進作用,深入開展創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活動,全省無障礙環境進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間,全省在城市主干道、主要商業街、步行街的人行道設置行進盲道總長超過3000公里,設置緣石坡道3萬余處,開展公共建筑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改造項目5000余個,開展公共交通設施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改造項目2000余個,開展福利及特殊服務建筑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改造項目60余個,全省無障礙環境逐漸普及,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地鐵、公園、商場、文化場所的無障礙環境日趨完善,殘疾人日常出行基本實現無障礙。2011年、2012年,省政府連續兩年將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列為十件民生實事內容予以推進,“十二五”期間全省共完成居家環境無障礙改造22000余戶。2014年,省政府將“政府等公眾門戶網站信息無障礙改造”“珠江三角洲城市率先建設公共交通導盲系統”“視障人員免費配發讀屏軟件”等納入民生實事,共完成60個門戶網站和省殘疾人公眾網站信息無障礙改造,為視力殘疾人提供讀屏軟件27000余套,為5800多輛公交車安裝車載導盲系統,發放導盲終端機及導盲軟件15200余件(套)。
我省無障礙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全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不相適應,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相關技術標準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執行,無障礙設施管理水平和全社會無障礙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無障礙環境建設“十三五”實施方案》,根據《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目標
——以解決殘疾人、老年人無障礙日常出行、獲取信息為重點,全面提升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貫徹落實《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和《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推進無障礙設施規范化、系統化建設,加快推進政府機關、學校、醫院、銀行、社區、旅游景區、社會福利、公共交通等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深入開展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
——逐步解決影響殘疾人、老年人日常起居、基本生活的家庭環境障礙,為殘疾人實現全面小康奠定物質基礎。繼續實施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工程,切實加大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推動各地全面開展殘疾人、老年人居家無障礙改造。
——推動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政策標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將視力、肢體及聽力言語殘疾人無障礙乘坐公交解決方案納入城市智能公交標準體系。推動出臺金融、旅游、藥品、食品信息識別等行業無障礙服務標準。健全無障礙基本公共服務,為殘疾人、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獲得公共服務創造更好條件。
三、主要措施
(一)依法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
貫徹落實《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依法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經濟和信息化委、民政廳、省殘聯等部門加強《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的宣傳和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各地應依據《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結合地方實際,于“十三五”期末前制定、修訂規定的地方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劃,并采取措施促進實施。
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殘疾人、老年人組織積極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政策、標準研究和實踐,為制定、完善相關無障礙環境建設國家、行業標準提供廣東經驗。
(二)健全無障礙建設工作機制。
各地要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制定無障礙建設改造專項規劃和“十三五”實施方案,采取切實措施,加強領導,創新方式,推廣無障礙通用設計理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領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工作,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參加的無障礙建設組織協調機構,建立、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推動地方人大、政協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執法檢查、調研。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社會監督。鼓勵地方成立無障礙發展促進會。推動建立以殘疾人、老年人代表為主體,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媒體代表等參與的無障礙監督員隊伍,完善無障礙環境社會監督、投訴舉報機制。相關部門應為無障礙發展促進會和無障礙監督員隊伍開展工作創造條件。
(三)全面推進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
堅持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統籌推進。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需要,有針對性地優化交通道路,合理布局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把好工程設計的“入口關”、工程項目的“施工關”和工程驗收的“出口關”,進一步提高無障礙設施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和質量。
加大已建公共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力度,重點推進政府機關、學校、醫院、銀行、社區、旅游景區、社會福利、公共交通等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推進社區公共場所特別是居民小區、居民樓無障礙改造;完善無障礙設施相關信息或指示標志。
支持各地發展智能公交,推動視力、肢體及聽力言語殘疾人無障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鼓勵珠三角及有條件地區率先投放無障礙巴士。
綜合運用規劃、宣傳、監管等手段,以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有序推進鄉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
航空、鐵路、城市公共交通、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金融、郵政、商業、旅游等切實將無障礙建設納入相關行業建設相關內容,與行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步推進。
(四)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
進一步將無障礙信息交流建設納入信息化建設規劃。逐步推進政務網站、公共服務網站等無障礙改造工作,建設廣東省無障礙公共服務平臺。設區以上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逐步增加手語服務。地級以上市電視臺每周開辦一次手語欄目,主要新聞欄目逐步加配手語解說和字幕。地級以上市公共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覽室,配備盲文圖書、有聲讀物和閱聽設備。大力推進金融、旅游、藥品、食品信息識別等行業無障礙服務。支持無障礙信息通信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推廣。鼓勵電信運營商推出視力殘疾人、聽力殘疾人電信和網絡消費優惠套餐。
(五)實施殘疾人、老年人居家無障礙改造工程。
規范家庭無障礙改造內容,推廣殘疾人、老年人居家無障礙設計,在城市保障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中考慮殘疾人、老年人家庭無障礙建設內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動員社會力量支持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大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力度。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應改盡改,其它地區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基本完成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存量需求任務。切實改善和消除殘疾人、老年人家庭生活障礙,提高殘疾人、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殘疾人、老年人全面小康。
(六)加強無障礙設施的維護和管理。
各地城市建設、市政、綜合執法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實現無障礙設施建設向人性化、系統化的通用設施建設轉變。對現有無障礙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維護,整頓無障礙設施被占用、被破壞的現象,對不良行為予以查處,確保已建無障礙設施的正常使用。
扶持、指導殘疾人、老年人協會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狀況滿意度調查、督導評估,并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饋。
無障礙設施日常維護與管理納入城市管理內容,逐步建立城市無障礙設施電子數據庫,加大對占用、破壞無障礙設施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確保無障礙設施發揮功能。
(七)加大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宣傳力度。
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覆蓋面廣、傳播迅速的特點,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宣傳力度,適時播放手語節目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廣告,宣傳無障礙知識,提高無障礙意識,擴大無障礙效應,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的良好氛圍。
四、檢查評估
全省地級以上市依據本方案和當地無障礙環境建設“十三五”實施方案,每年進行自查。
2018年,由省各相關部門組成檢查組對地級以上市進行抽查,迎接國家中期抽查。
適時組織無障礙環境建設專家和殘疾人、老年人組織及代表進行第三方評估。
2020年對實施本方案進行全面總結驗收。表彰全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先進城市及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