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殘聯1998年開展全國殘疾人貧困戶調查的調查報告
為全面、準確掌握殘疾人貧困狀況,中國殘聯1998年開展全國殘疾人貧困戶調查的工作。絕大多數地區采取入村入戶登記、逐人逐戶篩選的方法,保證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以下報告包括除西藏外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據。
一、調查統計結果
1.全國有殘疾人貧困戶10,589,678戶,其中:可扶持的7,781,583戶,占總數的73.5%;應救濟的2,808,095戶,占總數的26.5%。
2.全國有貧困殘疾人13,721,089人。其中,適合參加生產勞動、可扶持的殘疾人9,971,619人,占貧困殘疾人總數的72.7%;缺乏勞動條件、應予救濟的殘疾人3,749,470人,占27.3%。
3.在適合參加生產勞動、可扶持的9,971,619名殘疾人中,農村有8,766,440人,占87.91%;城鎮有1,205,179人,占12.09%。
4.在缺乏勞動條件應予救濟的3,749,470名殘疾人中,農村有3,291,398人,占87.78%;城鎮有458,072人,占12.22% 。
二、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我們以前掌握的數字,截止到1996年底,全國共有貧困殘疾人1700萬。1997年通過開發扶貧和社會保障,分別使162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和108萬城鄉特困殘疾人解決了溫飽(城鎮就業人數未計算在內)。截止到1997年底,尚有1430萬貧困殘疾人。這一數字與此次調查所得的1372萬貧困殘疾人數字差距不大。此次調查結果可扶持貧困殘疾人為997萬,比原掌握的數字略少;應救濟人數(特困人數)375萬(含“三無”殘疾人),比原掌握數(不含“三無”殘疾人)稍多。從發展來看,可扶持殘疾人占貧困殘疾人比例逐年下降,應救濟殘疾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此次調查顯示:
1 、貧困殘疾人數量
全國共有貧困殘疾人1372萬,占全國6000萬殘疾人的五分之一以上;約占全國5000萬貧困人口(截止到1997年底)的三分之一。
貧困殘疾人最多的10個省為:河南(156萬)、云南(130.2萬)、四川(117.9萬)、湖北(111.9萬)、廣西(106.5萬)、湖南(100萬)、河北(79.5萬)、貴州(62.4)陜西(52.8萬)、山東(52萬)。
貧困殘疾人占本省殘疾人數比例最高的10個省為:寧夏(66.1%)、云南(52.9%)、廣西(42.5%)、貴州(40%)、甘肅(38.6%)、內蒙(37.9%)、湖北(35%)、陜西(34.3%)、山西(33.7%)、湖南(33.3%)。
2、貧困殘疾人地域分布
貧困殘疾人絕大多數集中在農村,集中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省份。
農村貧困殘疾人12,057,838人,占貧困殘疾人總數13,721,089人的87.9%;中西部地區的21個省(區、市)共有貧困殘疾人12,531,080人,占全國貧困殘疾人總數的91.33%。
3、貧困殘疾人與貧困人口的比例
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貧困殘疾人占本地區貧困人口的比例較低;反之,則較高。以經濟較為發達的江蘇、經濟發展處于中等水平的黑龍江和經濟欠發達的貴州三省為例:
貧困總人口 貧困殘疾人 百分比
江蘇 280,000 171,994 61.4%
黑龍江 605,215 173,419 28.7%
貴州 6,033,968 624,000 10.3%
三、殘疾人貧困的主要原因
1、自身殘疾影響
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有諸多不便;殘疾人家庭經濟負擔沉重。
2、外界條件限制
缺乏適宜的康復訓練條件,無力負擔康復費用。
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文化程度低,沒有一技之長。以河南省為例,在156萬貧困殘疾人中,文盲和小學文化的有136.5萬人,占87.5%;初、高中文化的僅有19.5萬人,占12.5%。
由于社會偏見,殘疾人在就業或從事生產勞動時,常因殘疾而受到歧視。
3、扶持力度不夠
大多數貧困殘疾人能參加生產勞動,可以通過扶貧開發解決溫飽,但在扶貧工作中,常因殘疾而被忽視,相當數量未被列入扶持對象。
國家投入的專門用于殘疾人的康復扶貧專項貸款,規模較小,一些地方沒有落實匹配資金,受惠的殘疾人有限。
4、保障標準偏低,現行政策不落實
截止到1998年3月,全國已有約400個城市、近1000個市縣的鄉鎮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部分地區存在著保障金不落實或保障標準偏低的問題。《殘疾人保障法》頒布后,各地相繼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和扶助規定,但部分地區由于經濟實力等原因,政策和規定并未真正落實,殘疾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扶持和救助。
中國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目前,我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他們當中有相當數量因自身殘疾的影響以及外界環境的障礙,生活處于貧困狀態。生活在農村的貧困殘疾人中,30%生活在國定貧困縣,70%居住在其它地區。
我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和關心殘疾人扶貧工作,通過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八五"計劃綱要》、《中國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和扶貧配套實施方案,實施《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1998年--2000年)》、《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實施辦法(1998年--2000年)》,設立康復扶貧專項貸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對貧困殘疾人予以扶持。十年的殘疾人扶貧開發,已使1000多萬貧困殘疾人基本解決了溫飽,殘疾人扶貧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殘疾人擺脫貧困的信心得到增強,殘疾人的貧困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1、將殘疾人扶貧納入各級政府扶貧工作計劃,統籌安排、統一組織、同步實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自始至終對殘疾人扶貧工作給予高度重視。1991年國務院批轉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八五"計劃綱要》第一次以國家計劃的形式,提出了殘疾人扶貧工作的目標、方針、途徑和措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中國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對殘疾人扶貧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入戶調查,摸清了貧困殘疾人底數;199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制定了《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1998年--2000年)》和《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實施辦法(1998年--2000年)》,進一步明確了殘疾人扶貧的目標、任務、途徑、措施、政策,對殘疾人扶貧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1998年5月,為加快殘疾人扶貧攻堅的進程,確保解決貧困殘疾人溫飽問題目標的實現,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殘聯等部門聯合召開了全國殘疾人扶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對殘疾人扶貧攻堅進行了總動員。此外,中國農業銀行制定了《康復扶貧貸款管理辦法》,充分考慮殘疾人的特殊需求,給予特別關照。國務院扶貧辦將殘疾人扶貧納入工作計劃,進行指導。財政部提供了扶貧貸款貼息和工作經費。
地方各級政府真正將貧困殘疾人作為扶持對象,將殘疾人扶貧以具體的措施和明確的要求切實納入了政府扶貧計劃,制定了地方殘疾人扶貧計劃,加強領導,組織各有關部門規劃和實施項目,在人、財、物等方面給與大力支持,層層分解任務指標,層層落實責任,限期完成任務。
各級殘聯把殘疾人扶貧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協助政府摸清底數、制定計劃、建立完善基層殘疾人服務體系,為貧困殘疾人解決溫飽提供全方位服務。初步形成了各有關部門密切合作,上下一心,全力攻堅的殘疾人扶貧的新局面。
2、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對貧困殘疾人開展幫、包、帶、扶
扶貧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殘疾人扶貧始終是倡導全社會參與的廣泛行動,在發揚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和我國基層政權的政治優勢的基礎上,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集體經濟組織、志愿者組織及黨員、干部、職工、學生、街坊鄰里等社會各界,采取"一幫一""單位包戶"等多種形式,進行"幫、包、帶、扶",并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工商等團體和組織在殘疾人扶貧工作中的作用,取得十分顯著的成績。
3、在國定貧困縣以外的地區安排康復扶貧貸款,由殘疾人聯合會和中國農業銀行共同組織實施,開展殘疾人專項扶貧
自1992年國家設立康復扶貧貸款,開展殘疾人專項扶貧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康復扶貧貸款投入數量,到2001年底累計共投放34億元。為了用好殘疾人扶貧專項貸款,發揮其最大效益,中國農業銀行專門制定了《康復扶貧貸款管理辦法》,對康復扶貧貸款的對象,申報程序,利率,投放渠道等作了明確規定。并多次派人與中國殘聯聯合對康復扶貧貸款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中國殘聯于1999年下發了《關于加強康復扶貧貸款管理切實做好防范風險工作的通知》,從防范金融風險,防止揮霍、貪污、腐敗的角度對康復扶貧貸款的管理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明確了相關處罰措施。截止目前,尚未發現因殘疾人扶貧貸款導致腐敗而受到制裁的案例。所有這些都有效的保證了康復扶貧貸款的安全周轉和使用。
4、加強基層殘聯扶貧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村殘疾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為積極配合農業銀行做好康復扶貧貸款的發放、使用、回收和管理,幫助得到康復扶貧貸款的殘疾人貧困戶選擇項目,進行技術培訓并提供從事生產所需的各項服務工作,按照六部門《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實施辦法(1998年--2000年)》的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基層殘聯和殘疾人服務社建設。到2001年底,全國已建立縣級殘疾人服務社2218個,占縣(市、區)總數的77. 5%,實有人員5810人,鄉鎮殘疾人服務社23829個,占鄉鎮總數的46 .9%,實有人員28450人,初步形成了農村殘疾人扶貧服務體系。
5、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殘疾人特點的扶貧項目和方式
殘疾人的貧困主要是由于殘疾的影響和外界的障礙造成的,他們參加生產勞動有很多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殘疾人扶貧開發重點扶持有助于直接解決農村貧困殘疾人溫飽問題的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家庭副業;選擇適合當地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與地方支柱產業相配套,兼顧殘疾人特點的項目;選擇的項目資金覆蓋面大,效益到戶到人率高,與直接提高貧困殘疾人收入有密切聯系;并主要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輻射帶動或小額信貸扶貧到戶等多種形式,扶持貧困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做到扶持資金、干部幫扶、扶貧項目和生產服務到戶到人,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殘疾人扶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而且隨著扶貧開發進入新的階段,扶貧開發的對象是最低收入的貧困人口,貧困人口中殘疾人比例更高,絕對不容忽視。為進一步解決好貧困殘疾人的溫飽問題,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將殘疾人扶貧作為全國扶貧開發的重點之一,"要重視做好殘疾人扶貧工作,把殘疾人納入扶持范圍,統一組織,同步實施。"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對殘疾人扶貧工作的有關要求,2001年10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和中國殘聯共同制定了《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計劃(2001-2010年)》,現正在實施。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