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發展格局
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發展格局是:以大量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為主體,以特教學校為骨 干,使我國特殊教育從過去舉辦特殊教育學校單一的辦學形式,轉變為多種辦學形式,為殘疾 兒童少年入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大大加快了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發展步伐。到2000年底 ,全國有特殊教育學校1648所,在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4567個,在普通班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 少年有45.9萬人,在校學生總人數為58.9萬人,比1990年增加48.46萬人。
在國家《普及義務教育評估驗收暫行辦法》中,對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的規定
"八五"、"九五"期間,國家《普及義務教育評估驗收暫行辦法》中,對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的規定是:地方各級政府進行義務教育評估驗收時,必須考核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驗收指標 ,具體指標是:"各類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在城市和經濟文化發達的縣達到80%左右,其他縣 達到60%左右(含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學生)。"未達指標的地區,不得宣布實現"普 九"。"十 五"期間,各地要制定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評估細則,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發 展情況作為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復查的重要內容,著重對已經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的縣 (市)人民政府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有關教育條款的情況,特殊教育學 校(部、班)辦學 思想、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和隨班就讀等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情況進行督 導檢查。
"十五"期間,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發展目標
"十五"期間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發展目標是:占全國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 達的地區,適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簡稱"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 學率分別達到95%以上,使入學率、保留率分別達到或接近當地義務教育水平;在此基礎上努 力發展高質量、高水平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質量。積極創造條件,滿足其 他各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需求;努力建立為社區和家庭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提供指導、咨 詢等服務的社會體系。
占全國人口50%左右、已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以下簡稱"兩基")的農村地區,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分別達到85%以上,努力使之達到或 接近當地義務教育水平。占全國人口15%左右、未實現"兩基"的貧困地區,積極推進"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 率達到60%以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具有示范作用的特殊教育實驗學校。
開展資助貧困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活動
1998年2月,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民政部社會福利司和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聯合印發 《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資助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試點的通知》,開展以減免家庭經濟困 難殘疾學生的雜費、教材費或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制殘疾學生提供生活補貼為主要內容的資 助活動。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涌現了諸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南通市、山東省五蓮縣 、江西省景德鎮市、貴州省息峰縣等一批資助工作開展卓有成效的地區。
在開展資助試點的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助學。1996年,中國殘聯與中國青少年 發展基金會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救助因貧失學殘疾兒童工作的通知》,將因貧失學殘疾 兒童救助工作納入全國"希望工程"的救助中。1998年,又同全國婦聯共同下發《關于進一步做 好救助貧困失學殘疾女童工作的通知》,將因貧失學殘疾女童救助納入"春蕾計劃"。2000年,香港著名愛國實業家李嘉誠同中國殘聯共同開展"長江新里程"計劃,其中"中西部地區盲童入學 項目"將在2001-2005年的五年時間里,資助河南、四川等12個中西部省、市、區的19800名盲 童接受義務教育。
"十五"期間,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資助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要將殘 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助學金納入義務教育助學金體系;對接受高級中等以上教育的貧困殘疾學 生,減免有關費用,優先提供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資助貧困殘疾學生;貫 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意見的通知》(國辦發[ 2000]19號),解決殘疾孤兒的教育費用;"十五"期間,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教育部、財政部《 關于對全國部分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生試行免費提供教科書的意見》(教基〔2001〕15號),認 真落實好向有關殘疾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的工作。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