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至16日,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副主編陳曦帶著中國殘聯委派的任務,到我省深入采訪報道社區康園中心項目。
在為期5天的采訪中,陳曦副主編在省殘聯宣文部、教就部有關同志陪同下,先后走訪了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康園工療站、越秀區白云街康園工療站,東莞市南城街道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沙田鎮殘疾人康復訓業服務中心,中山市火炬區社區康園中心,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墟鎮社區康園中心、江南街道江翠社區康園中心等康園機構。
廣州是康園機構的發源地,目前建有康園工療站188間。成立于2007年的番禺區康園工療站服務中心屬下有鎮街康園工療站、殘疾人社區康復站、社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和庇護工場4個康復項目。圍繞廣州市“志愿在康園”計劃,該中心于2017年成立了康園志愿服務隊,動員更多社會人士參與到助殘服務中來,近日還通過了極其嚴格的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越秀區白云街康園工療站是廣州市成立較早的康園機構之一,以康復訓練為基礎,擴展至文化學習、家政訓練和職業技能培訓等多層次服務內容的工作模式,通過開辦系統性服務項目,使工療站成為學員走出家庭、融入社會的重要一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工療服務發展道路。
圖為活動圖片
東莞市2010年出臺方案,確立該市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簡稱康就中心)是一個包含“國家陽光家園計劃”和“省社區康園中心”功能的具有東莞特色的鎮(街)級的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是鎮(街)級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2017年,東莞市把康就中心的運作補貼與學員補貼“兩項補貼”寫入新修訂的《東莞市扶助殘疾人辦法》,逐步形成殘疾人托養服務和輔助性就業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
圖為活動圖片
中山市火炬區社區康園中心創建于2011年,2016年建成面積4500平方米的新康復中心并投入使用。區財政年投入400多萬元經費,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日間照顧、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輔導、職業康復和勞動技能訓練、運動功能訓練、社交及康樂活動等。該中心為學員提供免費定點專車接送服務;引入崗位社工,組建“三工(社工、七色彩虹專業助殘義工、普通義工)+三師(康復治療師、心理咨詢師、文體老師)的服務團隊,以”社區康復“服務模式搭建殘疾人專業服務平臺等特色工作,彰顯其發展后勁十足。
圖為活動圖片
江門市近年大力發展殘疾人社區日間托養和居家托養服務,目前已建成社區康園中心95家,每年為2400多名有需求并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江海區的社區康園中心以日間照料、康復訓練、技能培訓、輔助就業、康樂文體等“五位一體”的規范管理和建設要求進行運作,區內建有社區康園中心6間,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專業社工機構進駐康園中心運營管理。蓬江區統籌“民生實事”、“公益創投”、“邑門式服務平臺”、“邑家園”等各方面的資源,將殘疾人的康復、托養、教育、就業、文化等工作融合到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相應領域當中,全區6個鎮街現建有17個社區康園中心,實現全區覆蓋。
圖為活動圖片
采訪組還走訪了當地殘疾人就業基地和殘疾人服務中心。每到一處,陳曦副主編都認真察看殘疾人康復訓練、手工勞作、文娛活動、制度建設、服務檔案管理等情況,了解康園機構運作模式和服務特點。期間,還與機構職工、殘疾人及家屬深入交談,全面了解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殘疾人享受的福利和服務等。
采訪中,陳曦副主編對我省實施社區康園中心品牌連鎖化,打造社會治理創新品牌的舉措和所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近年來,我省全面實施“社區康園中心”品牌連鎖化發展戰略,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在每個街道(鄉鎮)或居委(村)層級上至少建立一個社區康園中心,為就業年齡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日間生活照料護理、社會適應能力輔導、職業康復和輔助線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以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能力,解放家庭勞動力,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實現“服務一個人,解放一個家,造福全社會”。目前,全省已建社區康園中心1325個,鎮街總覆蓋率84%,為25222名殘疾人提供服務,有效地幫助了2萬多個殘疾人家庭。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