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而誤以為孩子患有孤獨癥,其實孤獨癥和語言發育遲緩的癥狀是有一定區別的。
首先看發病原因,一般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是孩子患有聽力障礙或智力低下,語言環境和構音器官中樞神經等疾病。
而孤獨癥一般表現為:腦發育不良、腦損傷或者是缺乏學習語言等癥狀。
兩者的具體表現也有所不同:
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除了不會說話之外,跟健全的同齡兒童一樣,能與人正常交往,一起玩游戲,也會用肢體語言跟人進行交流,智力水平也是正常的。
孤獨癥:患有孤獨癥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會存在一些問題,這類孩子往往有社交障礙,而且行為異常,有重復刻板行為。孩子也不會用眼神或者肢體語言與家長溝通交流,往往專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嚴重的還會存在語言退化的現象。
所以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時,需要仔細觀察,不要過早下結論。
面對孤獨癥兒童,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一、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在孤獨癥孩子的訓練過程中,盡量使用比較直觀的教具。比如,在教孩子學習說“蘋果”的時候,可以將蘋果的模型拿出來,讓孩子形成較為直觀的概念,將實物和概念結合在一起訓練,摸蘋果、吃蘋果,以此來提高患兒的概念思維。
二、用實踐和游戲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比如多帶孩子去超市購物,讓孩子自己嘗試選取物品、結賬等,或者帶孩子參加一些游戲活動。游戲與兒童的生活密不可分,既是孩子娛樂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讓他們在游戲中激發自身的積極性,任何一項活動都有其開展的意義和作用。
家長要多鼓勵患兒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孩子明白游戲規則,不要因為孩子總是落后他人而不敢去。只有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不斷地適應,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三、把孩子帶到戶外去,讓孩子真正地走進生活。例如:看到路上一個孩子跑著摔倒了,可以告訴孩子這個行為和后果;當家長在街上遇到熟人打招呼時,也可以讓孩子學著打招呼。
四、藝術形式啟發孩子的思維。老師或家長可以每天定時為孩子播放音樂來緩解孩子的情緒,在聽音樂、學唱歌的同時,也可以緩解精神疲勞、開闊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力。
孤獨癥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其社會交往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孩子進步康復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在生活中父母和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鍛煉其自身的思維能力,讓星星的孩子早日融入社會。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