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熊熊燃燒了12天的第13屆殘奧會圣火,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緩緩熄滅。耀眼的火光暫時隱去,而心靈的圣火,卻在億萬人的胸中點燃。與北京奧運會一樣,北京殘奧會體現了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宗旨,實現了殘疾人與健全人“同屬一個世界,共圓美好夢想”的主題,詮釋了“超越、融合、共享”的殘奧會理念。“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北京殘奧會把殘奧精神、人文理念和高尚情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國際殘奧運動和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的史冊上書寫了嶄新的篇章。
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殘奧會,展現廣大殘疾人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促進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7年多的籌辦、7年多的努力,12天賽程的精心安排、12天賽事的激情演繹,中國向世界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北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國際殘奧委會主席菲利普·克雷文激動地說:2008年北京殘奧會“是殘奧運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屆殘奧會”。
北京殘奧會是有特色的殘疾人體育盛會。由紅、藍、綠三色構成的“之”字形殘奧會會徽“天地人”,體現中國傳統民間風格、大眾情趣與時代氣息完美結合的殘奧會吉祥物“福牛樂樂”,寓意“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體現中國人民對“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的天壇殘奧圣火,開幕式和閉幕式中體現出的中國元素,使這屆殘奧會融入了濃厚的中國韻味;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為歡聚北京的各國殘疾人運動員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特殊服務,展現了這屆殘奧會的人文關懷;舉世無雙的“鳥巢”、美輪美奐的“水立方”,體現著高新科技帶來的新成果,展現了我國人民和平發展的精神風貌;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在參與中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素質,為這屆殘奧會創造了熱烈、文明、祥和的氛圍。
北京殘奧會是高水平的殘疾人體育盛會。殘奧會賽事組織工作科學嚴密,人性化的無障礙環境、場館、設施品質優良,令人嘆絕的開閉幕式彰顯了尊重生命、心手相連、平等參與、和諧融洽的精神主旨,殘奧會期間的文化活動精彩紛呈,交通組織和后勤保障迅捷有力,志愿者服務熱情周到。殘奧會法國代表團團長熱拉爾·馬松深有感觸地說:“組織工作做得非常好,質量也高。衛生環境和日常服務令人滿意。在基礎設施方面,所有的賽場和生活區以及北京的各大公共場所都實現了無障礙,為殘疾人提供了一切可能的便利。”“無論是在運動員村,還是在賽場,或是在街上,殘疾人運動員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幫助和照顧”。在北京殘奧會的12天時間里,各國殘疾人運動員在“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題下,參與各項競賽,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創造了一項項運動奇跡。共有76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獲得獎牌,279項世界紀錄被改寫,339項殘奧會紀錄被刷新。北京殘奧會成為殘奧會歷史上獎牌分布最廣、打破世界紀錄和殘奧會紀錄最多的賽會,體現出肢體殘疾人、腦癱和視力殘疾人體育運動的最高水平。
北京殘奧會是世界殘疾人團聚歡慶的盛會。來自147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運動員,近4000名官員、教練員、裁判員,5000多名記者及相關技術人員,還有一些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及高級政府官員等眾多國際貴賓齊聚北京,北京殘奧會成為殘奧會歷史上參加成員和參賽運動員最多的一屆殘奧會。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殘疾類別、不同殘疾程度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們跨越國別和種族,上演了一幕幕“精神寓于運動”的感人畫面。在這里,人們看到了自強,看到了奮斗,看到了成功,看到了勝利,也看到了希望。這正如國際殘奧委會主席菲利普·克雷文所說:“最為重要的是,當我們相聚在一起,我們將融入那獨特的力量之源,它似乎觸手可及,又的確可被呼吸,它存在于殘奧運動的核心,我們稱之為殘奧精神。它一旦占據你的心靈,你將難以割舍。它將伴隨你的一生!”
北京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實現夢想的盛會。為了夢想,各國殘疾人運動員在北京殘奧會的賽場上飛翔。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人可以有殘缺的身體,但不可以有殘缺的生命。殘疾人運動員每做一個動作,都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們依然追夢不止。懷著實現夢想、超越夢想的激情,各國殘疾人運動員用自己的不屈不撓、自立自強,證明了他們的自信,他們的堅強,他們的友誼,他們的快樂,演繹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曲頑強拼搏、挑戰極限的壯歌,不斷升華著人類的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質,在天地之間彰顯出一個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的“人”字。
北京殘奧會是增進殘疾人和健全人相互了解與友誼的盛會。在賽場上,來自全世界的殘奧運動員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充分展示了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用頑強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書寫了壯美的人生樂章,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在觀眾席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觀眾,在感動中以最熱烈的吶喊、最真誠的助威鼓勵著參賽運動員。北京殘奧會在殘疾人和健全人之間搭起了一座心靈無障礙的橋梁。來自五大洲的朋友們在北京殘奧會上加強交流與合作,在世界大家庭中相互交融,共享團結、友誼、和平的精神,奏響“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樂章,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促進世界的和諧發展。
這次殘奧會,中國殘奧代表團共派出332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20個大項的比賽。這是我國自1984年首次參加殘奧會以來規模最大的殘奧代表團,也是這次參賽的所有147個國家和地區中規模最大的代表團。代表團成員涵蓋內地各省份,充分顯示了我國殘疾人體育發展的廣泛性和普及性。代表團承載著13億人民的期望,承載著全國8300萬殘疾人的重托,不畏困難、奮勇拼搏、超越自我,取得了89枚金牌、70枚銀牌、52枚銅牌、獎牌總數211枚的優異成績,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在所有參賽國家和地區中雙雙名列首位,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創造了我國參加殘奧會歷史的新輝煌。
北京殘奧會展示了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和人權保障的良好形象。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貫重視殘疾人事業,堅持以人為本,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倡導平等,反對歧視,關懷弱者,尊重人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全社會關心關愛殘疾人,大力推動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我國殘疾人醫療衛生保障、就業服務日漸完善,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全國各地殘疾人溫馨家園不斷創建,充分顯示了社會各界對殘疾人的關愛。中國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廣泛參與社會生活,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中國殘疾人體育健兒在體育賽場上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國殘疾人同國際殘疾人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北京殘奧會是對我國殘疾人體育、康復、教育、就業等諸多領域殘疾人事業的一次集中檢閱和促進,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成果,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北京殘奧會助推了社會文明的進程。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讓殘疾人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殘奧會帶著人們對殘疾人的關愛,把健全人與殘疾人的心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為了更好地適應殘奧會比賽需要和為比賽提供良好的城市環境,殘奧會各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很多場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殘奧村各場所都配備了達到國際標準的無障礙設施。北京市以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重點景區、賓館、飯店、銀行等公共服務設施無障礙建設。開設無障礙公交車運行專線,新增爬樓車和升降平臺,軌道交通線的車站設置輪椅無障礙出入口,組建無障礙出租車隊,編制了殘奧會無障礙指南等出版物,為參賽的殘疾人運動員、官員和觀眾提供無線助聽和視頻手語翻譯軟件等無障礙信息服務。這些舉措,極大地改進了北京和各協辦城市的無障礙環境,促進了人們創造無障礙環境意識的形成,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了出行方便,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發展成果。
北京殘奧會營造了濃厚的扶殘助殘的社會氛圍。在籌辦和舉辦殘奧會的過程中,全社會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最大的熱情、盡最大的努力,全力支持做好殘奧會各項工作。廣泛開展的殘奧會宣傳文化活動,動員了社會各界關注殘奧運動、關注殘奧會、關注殘疾人體育,人們對殘疾人事業的認知度得到了空前提高,扶殘助殘意識有了顯著增強。廣大殘奧志愿者以真誠的微笑和熱忱的服務,認真負責地做好殘奧會志愿服務和城市志愿服務工作。全國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干部群眾積極關愛和幫助殘疾人,以人道主義的情懷對待殘疾人、尊重殘疾人,開展各種助殘活動,為殘疾人提供特別扶助,消除各種障礙。北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增進了人們對殘疾人的理解、關愛和尊重,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殘疾人權利的認識,促進了“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的形成,人道主義關懷和殘奧精神深入人心。
北京殘奧會為中國殘疾人體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殘疾人體育不僅是殘疾人增強體質、愉悅身心的重要途徑,也是展示殘疾人才華,激勵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重要方式;不僅是引導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重要手段,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社會文明進步成果的重要舞臺。在籌辦殘奧會的過程中,2003年,中國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管理中心成立,目前在全國已有24個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除了用于殘疾人國家隊的訓練,還可以接待廣大殘疾人體育愛好者。北京的什剎海殘疾人商店,大興、順義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以及北京市和其他城市的殘疾人溫馨家園、“陽光之家”、各類活動中心、康復機構、盲人保健按摩機構,這些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殘疾人活動場所,為殘疾人提供了細致周到的特別服務。北京殘奧會為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
北京殘奧會的圓滿成功源于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雄厚的經濟基礎與高度的社會文明。尤其是舉辦殘奧會,對舉辦城市的社會環境、比賽場館、運動員村、志愿者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北京殘奧會能夠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屆殘奧會”,得到國際殘奧會主席和各國代表團的高度贊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進步,為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雄厚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也反映了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不僅是殘疾人參與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更是全社會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及對殘疾人基本權利的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殘疾人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維護殘疾人權益”的理念逐步成為社會共識。從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到對殘疾人人文關懷的不斷提高;從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的全面建設,到殘疾人康復服務的普遍展開;從幫助殘疾人擺脫貧困,到殘疾人教育就業工作的有效推進,等等,我國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在籌備和舉辦北京殘奧會的過程中,處處體現了以人道主義情懷對待殘疾人這一舉辦殘奧會的基本要求,處處體現了我國舉辦殘奧會一絲不茍的認真態度,處處體現了我國政府和人民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國際社會作出的“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莊嚴承諾。我國社會文明水平的提升和人權事業的發展,也通過這樣的窗口,向世界作了充分的展示。
北京殘奧會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奧運理念在華夏大地的升華,觀賞到了一個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隆重慶典。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讓我們與來自同一個世界的殘疾兄弟姐妹們一起,共同構筑了和諧溫馨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我們還將與世界各國的殘疾兄弟姐妹們攜手共建美好的世界。
來源:《求是》雜志 中國殘聯供稿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