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隊伍“承包”整個田徑場,運動員自己和自己較勁。這一幕發生在8月26日全國第十屆殘運會首日上午的田徑女子4x100米T11-13級決賽現場。4名視力障礙選手戴上眼罩,在彼此密切配合及引跑員的指引下,最終跑出了47秒95的成績,獲得該賽項的金牌。
據了解,這支隊伍由來自粵、桂、贛三省的隊員組成,其中,周國華、梁燕芬來自廣東,她們共同為廣東代表團斬獲了主賽期的第3金。
盲人接力難度更大,交接棒易發生意外
為何是一支隊伍的比賽?
據廣東省教練員胡正觀介紹,此前該賽項都有其他隊伍參賽,而今年只有一支隊伍報名參與。組委會在保證高水平運動員也有參賽機會的同時,也參照里約殘奧會銅牌成績設置了達標標準——49秒49。
“達到這個標準,就是獲得了認可,如果沒達到,那就只能是一場表演賽,運動員無緣此次殘運會的最高領獎臺。”胡正觀說。
圖為選手們登上領獎臺
為此,他們在訓練過程中也有所準備。胡正觀表示,以前訓練會安排陪練,并且對接力中的干擾因素,也進行了模擬。而面對只有一支隊伍的情況,只能專門針對接力進行反復練習。
實際上,相比健全人接力,盲人接力的難度要大得多。胡正觀介紹,盲人接力除選手自身之外,還需有引導員指引。也就是說,賽場上共有8名運動員,需占用兩條跑道。而每次交接棒的過程,都要由交接方的4個人同時配合完成。
“因為看不見,盲人運動員完全沒有預判,在交接棒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推搡、碰撞、踩踏等意外事故。他們必須要聽從引跑員的語言或肢體語言引導,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完成交接。”胡正觀說。
廣東小將超常發揮,教練呼吁更多殘疾人參與體育
“砰——”隨著裁判一聲槍響,比賽正式開始。整個過程,胡正觀的視線在運動員和秒表之間來回切換。
最終,4位姑娘跑出了47秒95的成績,遠超達標標準,并且距離她們保持的47秒18的世界紀錄,也僅有0.77秒的差距。
兩屆殘奧會金牌得主、獲評今年“全國自強模范”的周國華,對此次成績較滿意。“跑進48秒已經是我們組的最好成績了。因為我們組有新隊員,是剛配合,所以之前成績不算很穩定。這次比賽靠大家齊心協力才可以。”她說。
而今年才19歲的小將梁燕芬,也發揮得很不錯。“今天跑起來很順,比平時水平還要高。可能因為比賽興奮吧,我每次比賽都很興奮,會很開心地去比。”她說。在隊伍里,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不點”。比賽結束后,連教練胡正觀也止不住地夸贊“小不點今天跑得相當漂亮。”
胡正觀還向羊城派記者表示,對于只有一支隊伍參賽,他感到很遺憾。希望更多殘疾人朋友,能夠享受殘疾人體育的快樂。“有更大的平臺,對他們自己身體、心理的康復都有幫助,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殘疾人體育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他說。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