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
近日,廣東省自強模范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表彰25名殘疾人獲“廣東省自強模范”稱號;24名殘疾人工作者獲“廣東省殘聯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2個集體獲“廣東省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稱號;27人獲“廣東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稱號;18個單位獲“殘疾人之家”稱號。
為弘揚社會正能量,贊揚他們自強不息、無私奉獻和熱心公益的精神。我們推出《榜樣的力量》專欄,帶大家一起去認識廣東省自強模范、助殘先進個人與集體、殘疾人之家。今天的主人公是廣東省自強模范:張金鵬。
張金鵬,清遠英德市人,生于1979年5月,9歲時不慎摔斷左手,因家貧無錢醫治落下殘疾。現任清遠英德市“殘友自主創業交流協會”會長、英德市橫石塘鎮殘疾人“康園中心”主管。
張金鵬,他用殘缺的身軀撐起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他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于自己的事業,他用博愛之心和實際行動,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錘煉頑強的意志
1998年7月,張金鵬初中學畢業。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起早貪黑勞作,他放棄了繼續升學回到家里,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挑起家里的重擔。
懷著憧憬和夢想的張金鵬,跟著村中幾個中年人到外面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裝卸工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在確也太辛苦了。
2000年3月,張金鵬辭去裝卸工作,開始在家里自己動手做包點,然后騎著單車,風里來雨里去,走村串戶叫賣。原本就左手殘疾的張金鵬,雨天經常摔倒在爛泥地里,冬天經常凍得手腳青紫,耳廓長凍瘡。
村里許多人都說:“阿鵬,自己都這樣了,何必那么辛苦呢?”
生活的不便,工作的不順,旁人的冷嘲熱諷,常使他夜不能寐。阿鵬反復問自己:“我的選擇對嗎?殘疾人能發家致富嗎?”在彷徨和猶豫之時,張海迪、吳運鐸、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
“不行,絕不能讓人瞧不起,我要做生活的強者!”
戰勝自我的張金鵬像象換了個人似的。他虛心向有經驗的面包師傅請教,買來有關的書本學習。很快,阿鵬做面包有了很大的進步,面包也比之前賣得快了。
從1998到2002這4年時間,張金鵬磨練出了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2002年,張金鵬揣著自己僅有的一點積儲到橫石塘圩鎮上租了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屋開起小飲食店,走上了創業之路。張金鵬為人熱情,誠信經營,價格公道,大伙都樂意幫襯他。經營小食店,對于手有殘疾的張金鵬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資金有限,不敢請幫工,采購食材、烹飪食物、招呼食客,甚至洗碗擦臺都得由自己一個人完成。
經過一年的努力,不但小食店經營順利,收入穩定,還贏得了林氏姑娘的青睞,兩人結成恩愛夫妻。
橫石塘鎮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張金鵬看準這一發展機遇,籌集150萬元資金,在鎮上位置優越地段建起了“金鵬農家酒樓”,在橫石塘鎮率先開啟了“農家樂”的經營模式。
他獨創的“盤龍黃鱔”、“黃鱔焗飯”、“瓦煲焗豬手”等招牌菜,深受顧客青睞。前來光顧的食客,很多是回頭客,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食客。
由于張金鵬一直秉持誠信經營,真誠待人,再加上他卓越的烹飪手藝,干凈、整潔、優雅的飲食環境,故而,他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非常可觀。慢慢地,張金鵬還清了所有債務。
真誠的奉獻愛心
本來,殘疾人更需要愛,可是身有殘疾的張金鵬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愛。他不僅愛自己的家人,對社會上的其他殘疾人、困難群體也一樣充滿愛心,并熱心參與、支持社會公益事業。
自2019年1月開始,張金鵬每天除經營自己的農家酒店外,還定時到鎮“康園中心”指導、幫助進入“康園中心”的殘疾人進行康復和就業訓練。
張金鵬事業的成功,是殘疾人與命運頑強抗爭的成功,是殘疾人自強不息,自主創業的成功。展望未來,張金鵬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他會斥資辦一個福利企業,把更多的殘疾人組織在一起,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自身價值,自強不息、奉獻社會。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